第68章

不须辞 诗无茶 4015 字 2个月前

68

这边人们口中另一段孽缘的当事人正趁着南海那场定亲宴逃脱了龙宫的禁制,跑去人间找他转世历劫的心上人找得不亦乐乎。

上玄门并非什么百年名门,在修道之气蔚然成风的垣国甚至可以说是牛之一毫,以至于建派二三十年来没有任何分支派系,全道门弟子人数左不过也就十几二十个。但人少的原因并不是无人问津,恰恰相反,上玄门自建派不久便在垣国声名鹊起,只因创派的掌门虽来历成谜,修为却不可谓不是盖世无双,一出手便一鸣惊人。自入世以来,但凡他出面,解决的都是斩妖除魔,名震天下的大事。那些功德业绩,寻常道派若能沾上一二,足以光耀门楣数载,扬名立万经年。

也正是因此,上玄门颇得皇家器重,在垣国的威望一日盛过一日,前来拜师求学的人更如过江之鲫,对上玄门每隔几年才招收的那么一两个弟子名额趋之若鹜。

可那位深不可测的掌门喜好实在令人难以捉摸。收人不看家世,不问出处,甚至连寻常道家最注重的天赋根骨也不在他的考量范围。那些入了上玄门的弟子,有的出身寒门,有的是天潢贵胄,有的天资聪颖,也有个别傻头傻脑,总之形形色色良莠不齐,唯一的共通点似乎是都还敦厚纯良,慈悲向善,看心性个个皆是极难得的璞玉浑金之材。

不知从何时起,传闻上玄门的掌门自莫邪山下抱了个雪地里的小娃娃回山之后,就再也没有收过弟子。

怜清十岁那年的夏天,上玄门收到朝廷御令,举派前往已故敌国桑胥国与垣国的交界处镇压敌国亡魂所积怨气而成的邪祟。

那是垣国的最北边。与桑胥交界之处,乃一片无垠沙漠,唤作霜天漠。垣国临海,垣军多擅水战,不擅陆战,而北部的桑胥骑兵曾在九州之内都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桑胥国民风豪放,朝堂内外重武轻文,最精锐的一支骑兵镇守在两国交界处,时常以莫须有的名头扰乱垣国边界秩序。烧杀掠夺完边境百姓过后,便转身钻入大漠躲得无影无踪。在垣国,素有“宁赴十趟修罗国,不踏一步霜天漠”的俗语。

也就是怜清出生那年,新登帝位的垣帝在国师上任后有如神助,不久便一举出兵二十万,势要剿灭桑胥国。桑胥负隅顽抗数年,最终不堪重负举国投降。前提是垣国答应帮助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让桑胥三十万国民迁徙来垣。如此庞大的数目,垣帝没有丝毫犹豫,在来使面前一口应下。

可就在三十万桑胥子民迁至霜天漠时,一夜突起的沙尘暴使他们的驻扎之地荡然无存,紧接着奔袭而来的流沙将所有徙民拖进了茫茫大漠之下。

三十万桑胥子民,朝为苟命奔,暮无埋骨坟。

国已不复,积怨难消,生灵涂炭之地多生邪祟,有祸物以怨气为食,三十万亡灵怨气冲天,霜天漠成了滋养妖孽的沃土。

上玄门奉命剿的便是这样一窝邪祟。

怜清在师兄们出发的前一晚收到一箩筐未经雕琢的玉石。

“小十七!这些可都交给你了!在我们回来之前要全部雕好哦!”说话之人将装满玉石的箩筐沉沉放在怜清身前的长桌上,葡萄似的两颗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转,抱臂弯腰看着眼前的小不点,说道,“师兄们的名字都会写吗?可别雕错咯。”

怜清坐在桌前的高凳上,面无表情地看了看怜付笑得眉眼弯弯的脸,又看了看身前有他两张脸那么大的一个箩筐,抿了抿嘴,腮边抿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我就知道我们家小十七做什么都有天赋。”他极轻快地补充道,“尤其是雕玉。”

“千金难买怜清手。”怜付戳了戳怜清侧脸的酒窝,逗得手下的人皱了皱眉,他便高兴了,伸手去捏怜清的脸,托着语调说道,“我们家小十七还是有情绪的时候最可爱。”

怜清吃痛,摇着脑袋甩开怜付,垂眸眨了眨眼睛,看着自己够不到地面的脚尖,小声道:“来了。”

“什么?”

“十六。”怜付还没听清怜清的话,门外便传来怜城温温的嗓音,带着些不轻不重的斥责,“又趁没人偷偷欺负小十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