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结束后一月的时间里,许多举子们频频相约交游,互相都扩展了交友圈,结识了不少有才能之人。
如无意外,他们里面一部分人可能就要同朝为官了。正所谓多个关系多条门路,大家日日宴饮都嫌不够,简直不亦乐乎。
与之不同的是,姚瑜完全不与旁人结交。他收到了谢猎户送来的信,听说今年市面上新出了个制糖法,能将红糖制成白砂糖,还能远销东瀛。
东瀛物资匮乏,在那里,夸张的说,一斤白糖一斤白银……咳,这句确实是夸张了,但足以说明白糖的价值。
谢猎户做主将白糖售卖给去东瀛的商人,大赚了一笔。
大赚了一笔,就意味着生计完全不用愁了,姚瑜便日日带着夫郎儿子四处逛。
哪里好吃的多他们去,哪里好玩的他们也去。
日子过得简直太美了。
有时候逛的太欢乐,下午回到家姚瑜便忍不住心虚,当晚就多看会儿书,心里才好受一些。
偶尔思想放空,姚瑜感觉自己整个人仿佛被读书绑架了。
一天不看书他就心虚,两天不写文章他就自责。
他这是怎么了啊!
他感觉自己和以前完全不像了,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可是,该死的!
不看书写文章的话他甚至心虚的睡不着。
姚瑜只好期盼放榜那日的到来,等科考结束,他还会变成那个熟悉的自己的。
……
不管姚瑜盼不盼望,放榜之日一天天的逼近了。
放榜前几日,皇帝已经拿到前十名的试卷了。
但是他实在高兴不起来。
这十人都是他所耳熟的、众口称赞有才能的人。可是这一月里大部分人都在干什么呢?
都在攀附权贵,都在四处结交。
皇帝过激的给他们扣了个帽子:结党营私。
理智的想一想,这些人不就是互相结交嘛!够不上结党营私的程度,可他心中就是忍不住有气。
倒也有几个相对安分的,平日只是正常交游。
皇帝单独把那几人的策论捡出来。
他拿起放在第一页的试卷。
“姚瑜?”
皇帝对这个人可太有印象了。
他记得王爱卿说过,此人人品不详?
皇帝充满好奇的用镇纸压住他的考卷,开始阅览。
文章开头炫了点技,写的花团锦簇的。
皇帝不由想到他那张脸,觉得文章和那人一样华丽,但是内里都是空的。
虚有其表!
也不知怎么选了他当第一名。
难道就因为这花团锦簇的文章吗?
皇帝本来有点气,此时更气了。
那些阅卷的到底是以什么来评判优劣的?
写的华丽就行吗?
皇帝忍着气,他都不想看了。
可莫名其妙的,皇帝硬是忍了下来。
而下一段的内容,让皇帝忍不住拿起试卷凑近了瞧。
他的呼吸都急促起来。
文章突然画风一转,借着那花团锦簇的一段做引破题,突然开始针对本朝现状剖析问题,一条条,列的清清楚楚,无一不中要害。
皇帝心中仿佛产生了共鸣。
这都是他担心的事情,竟被一个小小举子一一道出了。
皇帝迫不及待的翻了一页。
下一页不再提问题,而是针对每一条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有的方法让人看了眼前一亮,觉得此事还能这样做?
有的方法稚嫩幼稚,但让人明显能看出他是有想法的。
“哈哈哈,好啊好啊!”皇帝哈哈大笑,刚刚的阴霾尽扫。
主考官见皇帝突然高兴起来了,这才敢大着胆子上前汇报,“陛下,这两篇文章写的极好,臣一时无法判定那个更优一些。”
然后重新递上来两套卷子。
皇帝皱着眉。
所以,姚瑜不是第一?
甚至连第二都不是,这两个才是?
皇帝放下姚瑜的试卷,拿过那两人的。待看到考卷上的名字后,兴致都去了一大半。
文章写的不错,问题分析的也还凑合,解决方法倒也有,但是明显是借鉴先例的,一点都没有自己的想法。
皇帝夹着这两张卷子,质问考官,“你们觉得这两张卷子可列为第一第二?”
考官们忍不住擦汗,他们不懂陛下为什么突然变脸了。
“是,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