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瑜是这样想的。
“反正留州和金洪县的事一时半会儿也没法解决,而和胡人打仗这军饷不是秋天就是冬天花,总要花的,不如省了些许步骤。”
皇帝听在心里,虽然不赞同,但他仍不动声色的由姚瑜继续说:“而且最重要的一点,那沙匪不是一般的有钱。这十年里国家到处战乱,根本没人顾得上管那些沙匪,他们便借此机会,大肆敛财,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啊!”
说的很好,有理有据,比很多尸位素餐不长脑子的废物强。
可皇帝还是摇了摇头,让他滚出去!
姚瑜说的有几分道理,有一瞬间他都心动了,但也只是动了一下,很快他就自己将动了的心按住了。
身处高位,他要考虑的地方可比姚瑜多多了。
不光是一点军饷的问题,还有很多姚瑜想不到的因素他要考虑。
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打下之后,胡人大肆反扑他们该如何应付吗?他们能应付吗?应付不了会怎样?
若是短时间能打完还好,若是战线拉久拉长,朝廷定然是吃不消的。
到时候军饷可就不是笔小数目了。
还是年纪太小太天真!
想事情一点也不周全。
不过这小子还是有点脑子的,能力也很不错,账单说拉就拉,也不知私下看了多少资料。
而且这个人似乎不爱主动开口说话,往后需得多逼一逼啊!不然他能一个人站在角落里,一站站一年、两年、十年……直到告老还乡。
姚瑜遵从旨意,姚瑜滚了。
随之而来的是:
姚瑜第一天伴驾就被大骂一通,还被赶出宫的事传出来了。
别的地方不知是怎样的,反正翰林院全都知道了。
第二日来翰林院当值,不少人都用别样的眼神看着姚瑜,似是可惜,似是可怜,似是可以躲避。
姚瑜虽然懒得想这些事,但不代表他想不到。
必是昨日皇上骂自己的事被传出来了。
唉,秦将军误人啊!
他当时跟自己说,皇上虽然性情古怪,但还算是惜才,对有本事的进士们都很宽容。
结果呢?
宽容在哪里?
小朝会那么多人都没挨骂,就自己一个记录的被痛骂了。
还被赶出去了。
不过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姚瑜乐天的想,兴许自此之后皇上就不待见自己了,从此他直接就能在翰林院里养老了。
这样其实也不错。
至于其他人爱理不理,姚瑜觉得不是很要紧。
这里不是那种政治机构,更偏重学术一些,在这里做官的优势就是起点高,面见皇上的机会能多一些,能有更多升官机会。
实际上大家都没什么实权。
这种环境下,只要做事不出大差错,没人能将自己怎么样。
姚瑜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平静的生活。
别人不说,于九闵和他一样,同为一甲也是进了翰林的。得知他的遭遇后,还叫了孙由尤竞两人专门来他家看他。
去的时候,姚瑜恰巧正在做菜。
这是他欠宋凉的红烧鱼。
“姚兄,发生这么大的事你还有心情做饭。”尤竞是个急脾气,见到姚瑜在做饭,他直接震惊了。
姚瑜一头雾水,“又发生什么事了?”
“他说的是你被皇上痛骂之事,听说当时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官员,就骂了你一个,议完事还让你滚出去了。”孙由解释道。
“我还以为什么事呢?这不是昨天就发生了吗?你们快先找个地方坐下,我这鱼已经下锅了,不好半途而废,等出锅了再和你们聊。”边说,姚瑜边盘算着再加几道菜,“你们来的太突然了,等等我再加几个菜。”
于九闵倒是笑了,“姚兄的心态实在令人佩服。姚兄若是打算加菜,我看院子里的青瓜不错。”
姚瑜答应下来,“行。几位先去外面坐着等吧。”
本来饭都快做好了,突然加了几个菜,这饭一做就到了天黑。
宋凉晚上回来看到这几个人也很诧异,抱着善善上前打了招呼,洗了手,才围着饭桌坐下。
这几人和姚瑜渐渐有了交情,也知道家里的大事都是要知会宋凉的,所以没人想着瞒宋凉,当着宋凉的面就说开了。
宋凉看向姚瑜,“你怎么想的。”
姚瑜看了一圈人,边给善善挑鱼刺,他将没刺的鱼肉放到他的蛋羹里后说:“升官无望就无望吧,当一辈子翰林也挺好的,我本来就没什么出息,要不是皇上下旨让我参加考试,我这辈子也不会想到来考试。”
回想起从前,姚瑜仿佛做梦一般。
当时之所以考科举还是陆先生告诉他,考科举有大大的好处,他才去做的。
本来就动机不纯啊!
所以姚瑜看得开,若是皇上愿意用自己,他就好好干,不用他也行。
而且有一句大逆不道的话他没敢直说:皇上那般阴晴不定,难伺候极了,没机会面圣也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