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姚瑜事业篇7

赵氏一直忧心姚瑜在战场有没有缺胳膊少腿丢了小命,直到姚瑜送来了八十两黄金。

赵氏看不懂信,第一反应是抖了一下,颤声道:“抚恤金?”

同时在看信的宋凉:……

“娘,你太悲观了。”

宋凉草草过了一遍信,最后解释道:“仗打胜了,皇上发的奖金。”

赵氏提了多日的心瞬间回归原位,“那姚瑜是不是就快回来了?”

“还不行呢!仗还没打完,但姚瑜在信里说了,九成能赢。”

“那就好那就好。”赵氏拍了拍胸脯。

随着姚瑜平安的消息的传来,消息滞后的姚老头终于才收到姚瑜上战场的消息。

也不知道姚老头是不是以前吃的太好了,恢复能力好,经过快一年的休养,身体竟稍稍有了起色,现在都能下床了。

听到姚瑜的消息时,他正晒太阳,手忍不住抖了一下。

他就说,善善好端端的怎么从京城回来了。

竟是遇到了这样的事!

他这两个小孙子,命怎么都那么苦?

姚老头觉得心里揪疼。

往后,他还是得给两个小孙子多留点东西。

等两个小孩再来找他,姚老头待他们更好了几分,恨不得把好东西都给他们。

俩小孩儿不知道他的想法,但见好吃的好玩的更多了,他们心里就只剩下开心了。

姚瑜得了皇上赏赐的事,赵氏不想四处宣传,她嫌高调、惹眼。

只是打那天起,她心情不再像前几天那么低落了。

姚瑜这也算是安全了。

姚瑜跟在秦将军身边,帮他处理了许多杂务,刚开始会多花一些时间,后来手熟了,他每天花费的时间比之前少了一半。

有了闲时间,宋凉又不在身边,姚瑜不知道该怎么打发,无聊的他就跟在秦将军身边看他如何排兵布阵,带兵打仗。

看了几月,也学了点门道。

见姚瑜有兴趣,秦将军也愿意教他。姚瑜开窍的时间晚,懂得知识和常识都很少,自知这是自己的不足,所以他喜欢听他人的经验和方法。

但消化完之后,姚瑜则习惯于自己思考。他总能根据别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观察,得到独属他自己的东西。

秦将军不是没指导过其他人,但从没有人像姚瑜这般热情反馈,举一反三。这段时间虽说是教导姚瑜,秦将军自己亦收获不少。

二人本就互相敬佩,处久了竟有种惺惺相惜,引为知己的感觉。

在旁人看来,两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战事一步步在推进,胡人似乎是彻底不行了,一路颓势,秦将军势如破竹。

这段时间朝里的皇帝几乎隔两天就能收到秦将军的捷报。

因此,这段时间过得格外的心情舒畅。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臣子都能像秦征姚瑜这般省心。

在秦将军继续前推的同时,皇帝收到弹劾的折子。

留州负责赈灾的官员管倪收到赈灾款之后未将灾款用于赈灾,而是中饱私囊,将一大半银子都昧了下来。

他手下的小官看不下去,一步步逐级上报,总算到了几个月后才报到了皇帝这里。

看了账单,皇帝震怒。

此人不但昧下了治灾的银子,还在当地收受贿赂,大捞特捞……贪婪程度,令人发指。

皇帝当天便遣了钦差去查办管倪。

“朕就说,区区一个水灾,快半年了,怎么可能到现在没理出个眉目?

虽然水退了,但瘟疫,饥荒……一个一个往外窜。

这半年里也不知害了多少百姓,这厮简直可恶至极,若是好好治理,何以有后面那么多事?

此事定要严查严办。”

此事一出,朝野震惊。

这可是建朝之后,第一件贪污大案。

皇帝的态度也很坚定,管倪的脑袋肯定是保不住了。

朝野上下为此也认真讨论过。

讨论怎么查办此人,讨论如何能避免更多的蛀虫出现……但是热闹过后,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

这烂摊子谁来收拾。

两届科举,也为皇上储备下了些许人才。

第一届进士能用的都已经用起来了。还有一部分良莠不齐,一直没启用,皇帝也不知道怎么用他们,就放在翰林院吃灰。

此番遇到事了,皇帝别无他法,只好将第一届进士提溜出来,考核一番。

考核的结果比之前好一些,有几人进步很大,皇上很欣慰。

但从考核结果来看,若是让他们去处理烂摊子,恐怕还是有些难以胜任。

皇上为此发愁。

他想到上一届状元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