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沈雨浓他们升到了大二。与往年一样,新生的接待工作由大二的负责。在相同的时节,相同的地点,相同的程序,回首这一路走来的一年,万千感慨似乎都不足以形容此刻心里的滋味。
青涩褪去,则意味着可以把“新人”这个总被压在最底层的身份拱手让人,终于也可以倚老卖老地领着新生穿梭于校园,指着每个建筑或院系讲一些典故和笑话,或对某些老师某些规矩某些大大小小的信息用看似很拽的态度作出看似很有用的告诫和分析,从而在新生们夸张的赞叹中得到变相的心理满足。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大二生都有机会来接待新生,这种事一般来说自然是归学生会负责。所以沈雨浓是逃也逃不掉的认命。所以在这一天,几乎所有经过老馆前接待聚集点的新生都知道了中文系有个混血帅哥。所以在一个月之后,至少住西区的新生也许还不认识校长是谁,但如果还不知道中文系的两个著名人物那就绝对会被说成是山顶洞人。这两人,一个是97届永远作民国初年打扮袅娜端庄娉娉婷婷的石大小姐,另一个就是98届金发碧眼个子很高的混血帅哥沈雨浓。
这天是9月3日,也是沈烟轻的22岁生日。
距离沈雨浓离开的日子还剩不到三个月。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除了讲台上老师的声音。
“陈宪。”从面前的花名册上随手指了个名字,看他乖乖地站起来,“《行行重行行》。先说出处,再背全诗。”
陈宪的脸色在听到这个诗名的时候明显地一苦,连发出的声音都是少有的踌躇:“呃,《行行重行行》出自……《古诗十九首》。”老师点点头,“行行重行行……呃……老师,我可不可以换《迢迢牵牛星》?”他大着胆子问。
老师很有点意外,抬眉:“哟,你还要求点播啊?”
偌大的阶梯教室静得只听得到呼吸声。他难堪地低下头,再不敢开口了。
他们这学期新开的古代文学,是个中年女老师上,上课很负责任,每次下课前会勾出一部分诗词作为下节课抽背的内容。抽背就是像这样,近两百人的范围里随机点,点出来了也未必按上次的顺序让你背,这个算入平时成绩。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人都不能心存侥幸,全都要老老实实地背,也绝不敢随意翘课。自从新开了这门课,西区随处可见中文系的人手一本小本子,边走边念念有词,背到兴起处摇头晃脑,意将古风学足,也好在酸腐中力显出中文系的高雅来。
要说到平时,陈宪也不能说很懒散,只不过今天是周一,周末有球赛,都跑投影厅看球去了,平时必备的功课跟伟大的球赛一比就看出了孰轻孰重。所以他只能临时抱佛脚地在课前十分钟抓背了一首,满心指望能混过去。没被点到当然是万幸,万一不幸中奖,好歹也可以糊弄一阵。可惜事到临头,还是止不住地心虚啊。自古以来,敢在课堂上跟老师这一身份的人抗衡的学生本来就不太多,绝大多数的都还得规规矩矩安安分分听指挥。就照从小到大的教育贯彻下来的习惯,敢这样主动要求更改题目的行为也很值得老师惊讶一把了。
中国学生对老师永远是包含着“敬畏”的复杂感情。即使这个老师也许并不凶恶,只不过也不太可亲罢了。只是大家不太熟,所以距离感更让人生疏且害怕。
老师看出了他的窘态,也没说什么,只说:“那你找个同学帮忙吧。”言下之意就是将他的改题申请驳回了。
这下四下更是静得仿佛旷野,只有冷风卷着落叶吹过……陈宪在四周看了一圈,眼光过处,所有人都开始低头作无知状,同时还身子下沉,这种状况明明白白就是两字——龟缩。
他没辙地看看老师,忽然看到前排侧边有人举手,看清之后意外之余又很有点不甘心,也没有出声,直到老师自己发现。
“沈雨浓?你要来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