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男子大跳台第一轮成绩出炉,余曜的名字排在了第十一位,在进入决赛的十二名选手中倒数第二。
他只拿到了61.25分。
看上去很低。
但却已经是裁判们看在2160正赛首跳的份上,所能给出的最高分数。
如倒数第一的m国运动员,跳的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正脚外转1440,即使摔倒后站起来的速度比余曜还快,也只能拿到47.5的低分。
可即便裁判们再怎么惋惜和偏心。
这个分数,距离目前排名第一的艾莫斯的94.5分,差的也不是一星半点儿。
按照大跳台三轮取二的规则,余曜的第一轮基本上算是废了,除非他后两轮全部完美发挥,否则拿冠军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意识到夺冠的可能性因为这个2160大大降低,网上的舆论风向也跟着变了。
【那个2160太莽了!】
【我就说要稳点要稳点,这是讲体育精神的时候吗,比赛还是要讲策略的!其他选手后两轮还有容错的机会,咱们余曜只要失误一次就凉凉了】
【到底是年轻,太冲动了!教练们怎么也不劝着点】
求稳派的评论首次占据了上风。
挑战派观众们本来就因为余曜的摔倒失魂落魄,看到这些评论更是一肚子气。
【余曜挑战2160不也是为了赢,比赛有失误很正常】
【他上1980也能赢,非要上这个成功率不高的2160?比赛就三次机会,浪费一次,给自己那么大压力,划算吗】
【那也是余曜自己的选择,他愿意做那个挑战者】
【可他现在代表的是华国,华国在单板大跳台上还没有拿到过金牌,好不容易有机会了,他为什么不会好好抓住,为国争光的责任比不上那什么体育精神是吧】
一顶为国争光的大帽子扣下来,再加上余曜的2160确实失败了,挑战派顿时陷入道德洼地。
他们原本想说体育更重要的是拼搏的精神,是比赛的过程。
可作为土生土长的华国人,谁不知道华国上至政府下至群众对金牌的心结由来已久,自有渊源。
在那些因为落后被嘲笑被看不起的年代,每一枚金牌都曾经凝结着运动员们的斑驳血汗和亿万人的殷殷期待。
某座黄海和渤海交接处的海滨城市,至今树立着华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雕像。
记录着有人曾在国运最艰难之时,关山万里,单刀赴会,所求的,也不过是让后辈远离苦难,挺直脊梁。
当年的勇士没能跑进决赛。
但却把对奥林匹克的执着都留给了后人。
可以说某种意义上,在很多华国人的眼里,金牌,就等同于华国人的脸面和尊严,他们对奥运金牌的看重,更是刻进骨血的深深执念。
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求稳派的观众们哪怕知道大跳台起源于极限运动,拼的就是勇气和性命,也不可能接受自家运动员在明明有能力拿牌子的情况下,还非要去做到更好。
两派人谁都说服不了谁,在弹幕里越吵越凶。
有鱼粉主动出来调停。
【还是看小鱼的表现吧,还有两轮呢】
【谁说我们小鱼不行,他说不定正在憋着大招】
【就是就是,别吵了别吵了,第二轮比赛都要开始了】
最后一句让争吵的人数倏地变少。
但还是一直到直播间出现了第十二号选手准备出发的画面,吵架的弹幕才彻底停下,变成了成排的许愿和祝福。
【希望余曜接下来稳扎稳打,1980加1800,肯定稳了!】
【我更期待2160,希望余曜能勇敢尝试,一跳成功!】
人群因为第二轮比赛开始暂时重归平静。
很多人都在第十二号选手出发的刹那,就开始紧张得心脏怦怦直跳。
冬奥会现场。
随着比赛的重新开始,候场室的气氛也一下沉重起来。
如果说大家在第一轮拿出的都是自己比较擅长的跳跃,也已经成功地保住了一半分数,那么从第二轮开始,就要开始向更高难度,更不擅长的跳跃发起进攻。
很多人的面孔都紧绷起来。
费利克斯如临大敌,艾莫斯更是不停地亲吻十字架,试图获得心理安慰。
整个候场室,简书杰冷眼瞧着,也就只有余曜一个算得上冷静。
可偏偏就是最冷静的这个,名次跌得最狠。
简书杰在心里叹着气,把冒着冷气的冰袋递给少年。
余曜接过,按到脚踝上。
一股冰冷彻骨的气息瞬间从脚踝肌肤一路蔓延到胸腔里的每一次呼吸。
少年不着痕迹地颤了下,用力裹紧身上以免关节肌肉冷下去变僵的保温毛毯,动了动唇,像是要说什么又停下。
“怎么了?”
简书杰以为自家徒弟是要说接下来比赛的事,连忙凑近,然后就听见,少年用惋惜的语气道。
“可惜小七不在。”
余曜边说边看了看自己被冻得发白的手指。
像是在感慨,如果小黑团子在的话,自己就有了猫型毛绒暖手袋。
简书杰好气又好笑。
都这节骨眼了,还想猫呢!
不过他早就习惯了自己是陪伴而不是指导角色,就算心里再着急也没有显露出来,只是目光不受控制地时不时就瞥向候场室里的分数大屏幕。
前三位出场的选手只拿到了不及格的分数。
但从第六名开始,分数都是七十五往上。
倒数第三名,也即是费利克斯,甚至拿到了86.75的高分,应该是完成了一个他比较擅长的难度1620跳跃。
简书杰麻木地给徒弟换着冰袋。
想到费利克斯的前两跳都很稳,第三跳完全可以放飞自己去尝试更高的难度,而没有后顾之忧,而余曜一跳不稳,剩下两跳都不能出问题。
就觉得压力山大。
但更令他压力山大的,是把余曜送到出发门边的时候,赛场里传来了排山倒海的尖叫和欢呼。
“该不会是……”简书杰惊呼又打住。
余曜平静接道,“艾莫斯应该完成了一个1800,也有可能是1980。”
要不然的话,只凭一个1620可得不到观众们这么热烈的鼓掌。
压力越来越大了。
余曜沉默地把护目镜拉下来,调整着位置。
宽大的滑雪服衣领挡住他修长的脖颈,黑色的护目镜遮住那双光彩璀璨的眼睛,只露出一截玉一样精致易碎的白皙下巴。
艾莫斯确实是完成了一个反脚出发的1800。
f国解说员已经快高兴疯了。
“是1800!艾莫斯完成了一个double cork 1800!裁判们打出了91.25的高分,再加上第一轮的1980,哦,天呐,冠军一定是他的!”
华国解说员就没那么高兴了,平铺直叙地解说着,“艾莫斯再次突破极限,在第二轮用1800确立了自己的顶尖地位。不出意外的话,领奖台上已经有了他的一席之地。”
端只看是冠军,还是亚军了。
华国网友们都听出了这一句的弦外之音。
讲道理,都挺难受的。
一天之前,他们还怀抱着余曜能一举夺金的美梦,十几分钟前,他们还在那个2160的高速旋转中兴奋得直接红了眼。
可一眨眼,他们看好的小选手可能连领奖台都不一定能登得上去,更是被其他选手拉了一大截,心里怎么可能不难受。
有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在艾莫斯成功的当场就直接退出了直播间。
也有不死心的,在评论区留言。
【等余曜拿冠军再踢我】
直播间的流量哗啦去了一大截。
剩余的观众们也都在看见少年身影出现的瞬间就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都已经到绝境了,真的还能反杀吗。
所有人心中都盘桓着这个疑问。
就连赛场上的裁判们也不受控制地向前倾身。
他们之前从未见过这张陌生的少年面孔,但从预赛的1980,到第一轮的2160,已经足以让他们记住这位来自遥远东方的天才少年。
余曜还会继续冲刺2160吗?
眼看少年干脆利落地走向加高台,裁判们眼里的光都亮了起来。
华国网友们更是惊呼不已。
【还上2160?】
【余曜是跟2160死磕上了?】
【上什么2160!上1980!上1980!】
外界炸开了锅。
主要是谁也没想到,在上一个2160失败后,余曜居然还有要继续冲2160的倾向。
要不然他上加高台干什么,资格赛里的1980就没有上加高台。
所有人心跳如鼓,却只能眼睁睁看着。
看少年咔哒一下踩进固定器,看他横板停在出发线前,看他在发令员的一声指令里小跳一下,骤然冲下百米雪台!
“啊啊啊啊——”
现场的观众们当场尖叫出声。
直播间的观众们也在屏幕后无声尖叫。
摄像头在此刻被切到了正对跳台的仰角位置。
跳台挡住了一部分雪道。
于是,场内外的观众们同时看到,那道黑色身影只消失一秒,就从高高翘起的白色跳台上飞了出来。
他把自己蜷缩得很紧很小。
抓板的动作却一如既往的帅气与凛然!
但谁也没有心思细看少年到底是抓住了板刃还是板尾。
华国的解说员更是从余曜冲出跳台的一瞬间就开始高声数圈。
“一!二!三!四!”
“五!”
“六!”
解说员歇斯底里地大吼,“正脚落地!是六圈!是2160!”
同样的呐喊声也出现在比赛现场。
随着少年松开雪板,双臂松弛地稳稳落在雪道上,很多观众们当场就从座位上站起来,高声地笑着、叫着、用力拍手鼓掌。
“六圈!”
“2160!是2160!”
“2160!”
掌声此起彼伏,场面热烈。
毕竟谁也没想得到,在第一轮失利,所有人都以为余曜会转而求稳的时候,他居然坚持继续死磕2160,并且真的成功了!
这简直就是这座银白赛场上的最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