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观众们都被余曜脱离岩壁的奋力一跳惊得魂飞魄散,甚至想高声尖叫,告诉屏幕里悬空在百米高空的少年——

余,这是酋长岩!

这是黎明之墙!

不是你的大跳台,更不是你的坡面障碍技巧!

跳下来之后你没有雪板缓冲也不会落地,只会悲惨地摔成肉泥!

但这样的呼喊声显然还没能来得及发出,就在少年用三根手指把自己勾挂在峭壁上时,变成了干涩的口水,合着疯狂乱蹦的心脏一起被下意识吞咽回了大家伙的嗓子眼里。

整个直播间愣了愣,好半天才有人发声。

【这也能行?】

【好家伙,牛顿的棺材板这次是彻底按不住了】

【余之前三根手指做引体向上的时候我就震惊过一次,结果他居然还能用三根手指支撑住动态跳跃的冲击力!】

【这三根手指真的是肉和骨头做的吗,真的不是钢铁铸成的吗】

如果余曜能看见的话,他大概会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的双手伸到镜头下面,展示给所有人看。

现实世界长达三个月,虚拟空间里累积数年的集中训练,使得那双原本修长白皙的手,从指腹到指球部位,都覆上了一层薄且柔韧的茧。

半透明,泛着象牙般温润的色泽,看上去就充满故事感。

只需要看上一眼,就能让人想象到,这双手曾经毅然决然地摩挲过多少次岩壁,又在岩壁上被那些粗粝的石块艰难打磨过多少时长。

但他看不见,所以才会在这一跃抓住岩点后,继续高速前进。

说是高速,其实是指相对于其他人的速度很快。

但攀岩论坛里的技术大佬们很快就发觉了——

【余的速度其实很均衡】

有一位ip在格陵兰岛的大佬分析了每段线路上的平均速度和通过屏幕大概估量的瞬时速度,斩钉截铁地下了定论。

【余看上去很快,也的确很快。他现在的速度接近于每分钟四米,也就是平均每75秒,就能完结掉一条抱石线路】

大家伙先是被第一句废话文学逗了下。

紧接着就是,等等,不到一分半?!

真的假的!

这样的质疑声还没有来得及出口,就被大佬自带截图和时间的严谨证据堵上了嘴。

紧跟着,大佬又放出了他计算瞬时速度的计算方式。

【在这个画面里,余曜在图上的身长是……按照比例尺换算他攀爬的长度……再除以时长,得到的瞬时速度是3.87米每分钟】

【在这个画面时间段里,余……得到的瞬时速度是4.12米每分钟】

【这个……是3.98米每分钟!】

这种一看就很科学的数据,同样很是让人信服。

【3.87、4.12、3.98……emmm,这不就跟4几乎一致吗】

【也就是说小鱼是匀高速前进的,是吧是吧是吧】

【对,相当均匀的速度,还很快】

【那是不是说明余用现在的速度攀爬,还很游刃有余?】

很快的速度,还能保持匀速,不是游刃有余,尽在掌握,谁敢信?

老迈尔斯就第一个不信。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重复了一遍,语气里满是不敢置信,“余居然进展到这样的地步?”

曾经的攀岩客摩挲着自己旧伤,看着岩壁上稳扎稳打,时不时就给观众们来个心脏刺激的少年背影,眼里赞叹羡慕的光一闪而过。

反倒是弹幕都在奇了怪了。

【老家伙,你就住在酋长岩山脚底下,还能不知道余的进展?】

这样熟稔自然的语气,一听就是现实里的熟人。

老迈尔斯也不生气,耸耸肩很坦然道,“你们可能不清楚余的进度。”

他掰着手指头,“我第一次来,就是跟大家一起看他和艾莫斯自由攀登,花费了六天六夜。再下一次来,就是四月份,他已经开始了短途徒手攀登的阶段性训练,再来,就是五月,他告诉我和艾莫斯,他要开始自己的徒手攀岩。”

老迈尔斯回忆着自己听到消息的当天,被惊得摔了一盘自己才创新配料的意大利面,语调就带出了华丽咏叹调似的曲折高昂。

“他的进展简直比华国号称世界第一的高铁都快!”

不仅仅把艾莫斯远远甩在身后,其他攀岩者更是难望项背。

老迈尔斯甚至都想象到,余一旦成功,世界攀岩史上的记录都要被再度刷新。

虽然上一个记录就是余自己创下的。

这种不断刷新自己极限的成功人生,余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这个问题,不止是老迈尔斯好奇,观众们也同样好奇。

艾莫斯的粉丝更是不能理解,在粉丝小群里议论纷纷。

【艾莫斯在他的主页说了,他现在只能做到在先锋保护的情况下,三天才能登顶黎明之墙,这还是在他在横道和动态线路上有了感觉,没有多次失误的前提下】

【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年纪,余都开始徒手攀岩了,艾莫斯怎么还卡在自由攀登】

【有一种起步期大家因为都不熟练,所以看上去勉强差不多,结果中后期学霸捋顺上手后一骑绝尘的既视感】

粉丝们倒不是在怨艾莫斯不努力。

事实上攀岩第一次能完攀的线路,后面因为没有手感等种种原因失败,在现实里其实再正常不过。

但余表现得实在是太耀眼了。

他就像是中天似火的一轮骄阳,只要出现在天际,其他所有人都会在他万丈光芒下黯然失色。

谁也不想看见自己喜欢支持的运动员沦为配角。

但实绩就摆在这里。

怎么都不能昧着良心说艾莫斯比余强。

所以大家才会在群里聚众感慨一下,为什么余会那么强,简直强到变态,强到让人简直怀疑他是一个人性AI,然后就继续专注地蹲在直播间。

普通的长时间攀岩直播可能会让人觉得无聊。

但余曜这波还真不是。

少年明摆着格外热爱动态跳跃。

即使不是动态跳跃的线,也能在时机合适时充分发挥出自己手长腿长,爆发力强悍的最大优点。

再搭配黎明之墙那种光滑无着力点的地狱线路,视觉上心灵上的冲击力绝不是一点半点儿。

可以说余曜每次后撤着,从腰到腿绷成一张弓的形状的时候,观众们都要紧张地吸上一大口气。

等到余曜纵身跳起,已经吸住的那口气就憋得他们胸腔发胀,两眼放光。

一直到少年成功用掌心、手指,又或者足尖,以极度惊险和强势的姿态再次hold全场时,他们才会在啪啪啪的鼓掌声里,啊啊啊啊的欢呼起来。

可还没等大家伙兴奋上头,导播就会用不同视角的大屏幕提醒所有人,余曜现在的处境其实有多么的惊心动魄。

这些视角中,观众们最想看又最不敢看的就是从上往下的俯视视角。

原本三千英尺的垂直峭壁在此时宛如世界轰然割裂的边缘,山脚的帐篷和人都变成了几不可见的彩色小点。

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点恐高。

但人类对于危险的本能恐惧又会让人在站到高处时,莫名其妙生出一种迫切地想要跳下去,拥抱一切的冲动。

哲学家将其称之为“虚空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