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殿内众人一下子静了,迅速探过眼色,就低下了头。

光渡是不该说。

“内中不稳,外敌才会觊觎,我们这位王爷,如此神出鬼没,难道我们做臣子的,就不为陛下忧心吗?”

争吵继续加温,光渡站在细玉尚书身后半步之处。

这不就是直接逼着李元阙撕破脸面,拥兵造反吗?

光渡夸了几句司天监的老上司,才接起皇帝的话头:“臣在司天监时,见同僚中能人辈出,臣相信无论陛下钦点谁继任,其人都会为陛下竭尽全力,尽忠尽职。”

可皇帝还是咬着牙,露出笑容,“王爷又立大功,当立刻赏赐!别的事情或可再议,但这件事,决不能拖。”

细玉尚书道:“王爷立下如此大功,皇帝该当亲自召王爷回中兴府,当面嘉奖勉力,昭示皇天威德。”

下朝后,皇帝召来心腹开小会,光渡第一次获得站入殿中的资格,可是他始终不发一言。

然后要做什么,累累史书,已经昭然若揭。

其中许多年轻子弟城府尚浅,心中仰慕李元阙武威多时,一直憋着不敢说,药乜绗给了他们机会,喝到真心流露时,甚至好几个都表示自己愿意从左金吾司潜逃,前往西风军效忠。

如今李元阙不仅掌控边疆,还又新添一城东升州,这许多年来,他治下一块铁板,皇帝的人根本插不进手。

若是把李元阙逼反,怕是夏国境内,接近半数的城池皆举反旗,到时候别说设鸿门宴将人诛杀,西夏国都会直接爆发内战。

没有人敢随便接这句话,一时殿内陷入古怪的安静。

“光渡,你怎么看?”

皇帝看向始终沉默的人,“你说,孤该叫李元阙回来吗?”

第95章

随着皇帝的点名,这座殿中所有人,都将目光移向了光渡。

按理说,今日所议之事完全在工部管辖外,皇帝带光渡进来,本身就已经代表着一种新的变动。

权力场的水面上每一点细微的波澜,水下都是滔天的浪涛。

兵部尚书今日却连进殿的资格都没有,当然,因为李元阙的存在本身,就将兵部架空至形同虚设,虽然有这个原因所在,但看上去毫不相关的工部尚书,却在桌上坐下了。

而如今,皇帝亲自开口,要光渡说话。

几位老臣心中迅速收好眼中的惊异,心中做着各自的打算。

这位光渡大人,是会提议该继续和蒙古维持联盟,还是借着李元阙回归一事,再做文章?

或者更近一步。

他是该支持细玉尚书的提议,策划一场鸿门宴,还是反对?

皇帝抚掌而笑,“此计进退有度,着实甚妙。光渡,你可真是没叫孤失望。”

可光渡再次反转,“他若是不敢回来,反而是陛下的机会,西风军行军疲惫,刚从前线班师,粮草军备已尽是消耗殆尽,比不得陛下的兵休养生息多时,他仓促迎战,反而是我们的机会。”

户部尚书拟封李元阙赐赏,愁得一夜都没睡,连夜拟了十几个方案,依然拿不准皇帝最准确的意思。

主和的礼部尚书,紧绷的背脊松懈下来。

“而陛下,也只需要看他到底回不回来。”

简单几句寒暄后,户部尚书便隐晦提起,光渡闻弦歌而知雅意,轻声说了句“类如曹相”后,独自迈入大殿。

他还没有反应过来,只以为光渡是在劝谏,心中吝啬地给出赞扬,光渡虽然是个年轻气的,但至少没有像朝廷上的那些愣头青一样,做事如此大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