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用音乐说话

在媒体的宣传下,无数人开始购买《海妖》的门票,只为了亲眼看一看照片上威廉升空的奇迹,然后他们就得知门票早已售罄。

不仅是现场门票,唱片店摆放着《海妖》专辑的货架也都空空如也。

从南向北,青鸟庞大的车队将团队运到每一个演出地点。当然,他们的巡演经理依然是洛根。

经过长期的合作,乐队都认可了这名美国人的专业和正直。理查德和他签订合约,正式聘请他为青鸟的专职巡演经理。以后只要他们开展巡演,洛根都会出现。

这出摇滚歌剧没有辜负所有人努力,演出场场爆满,观众反响相当热烈。媒体就像是被他们买通了一样,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然而随着巡演的进行以及《海妖》专辑的热卖,了解这个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开始耐下心琢磨这个故事的细节。毕竟,故事总要表达一个什么中心思想吧?

这时许多人终于开始思考,为什么威廉要反串出演?

就像当初乐队内部的反应一样,这个故事就是威廉写的,既然他想做主角,把主人公设定成男性不是更好?

那些本来就看不惯威廉的男人翻着白眼:“也许那娘娘腔只是借这个机会穿女装罢了。”

也有人认为:“大概是忠于传统。毕竟传说中的海妖一般都是以美丽的女性形象出现。”

但是这种观点立刻遭到反驳:“传统神话中阿波罗是男子,可《海妖》中的阿波罗可是女人。”

这时突然有人发现了重点:“等等!《海妖》这个团队里的性别比例是不是有点失衡?”

没错,海底的生物都是女性,马戏团中的怪物也是女性。要说男性演员,除去威廉以外,马戏团小丑算一个,还可以加上那些追捕怪物的士兵。那些士兵群演甚至没有名字。

这么一看,似乎男性角色在这出剧目中还都是反派。

第一个发现这件事的记者激动不已,他立刻写了一篇文章阐述《海妖》的隐藏主旨:

“这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海底的海妖暗指被男权压迫的女性,她们只能躲在男性不屑于涉足的阴暗角落。而想要‘上岸’的帕尔代表了觉醒的新时代女性,当她想要来到男性的地盘,就会被归于‘怪物’,要么顺服讨好,要么就被赶尽杀绝。”

“请不要认为笔者在过度解读,青鸟乐队早有前科,虽然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他们很可能与法国层出不穷的女权运动有关……”

这篇文章中有许多骇人听闻的杜撰成分。这名记者对《海妖》的分析浅尝辄止,却对他们在法国的经历大加编造,就像在写小说一样。

文章表示,青鸟乐队曾经夹带非法宣传材料进入法国境内,渗透法国当地女性,向她们宣讲女性主义,与她们组建秘密小组,商议抗议纲领……

其中包含谍战、警匪、政治、惊悚等诸多元素,情节那叫一个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让人大呼好莱坞没有这个我不看。

这篇文章还指出,青鸟乐队直到现在依然是某个国际组织的头目,他们远程与法国取得联系,遥控法国境内的抗议活动。

文章的最后,这记者还忧国忧民地表示,请政府一定要彻查青鸟乐队的背景,毕竟剑桥是一所容易被渗透的学校。

这篇文章显然是在警告人们要关注青鸟乐队的反主流文化特性,警惕他们对人群思想上的侵蚀。然而就连青鸟乐队看了都不觉得生气。

乔尼将这文章读了又读,他有些犹豫地讲:“是我的错觉吗?我怎么觉得这记者把我们写得……这么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