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紫》这张专辑大获成功。
尤其是那些乐评人,他们简直赞不绝口:
“威廉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从第一首歌曲前奏的特雷门琴,就彰显出这张专辑十足的野心。先进的技术手段,灵活的编曲方式,共同造就了这张概念专辑。”
“是的,我称其为‘概念专辑’,很多人认为它应该被包含在‘实验音乐’中,然而从它讨人喜欢的听感上,我认为它已经超出了所谓探索的范畴,而是非常成熟的艺术作品。”
他们赞叹道:“如果说《海妖》是威廉走向艺术大师的第一步,《紫》就让他直接跨越了一个世纪,从古典艺术大师成为了现代艺术大师。”
“他超越了整个时代,再多的赞誉送给《紫》也不为过,只是我比较担心它的市场表现——也许它是留待未来发掘的一部经典。”
乐评人当然会有这样的担忧,因为一般来说,所谓“实验性”、“艺术性”的东西,大众反响并不一定好。所谓超越时代,换个表述方式就是当下理解之人寥寥。
然而《紫》并不一样。
它卖爆了,彻头彻尾地卖爆了。
一开始是在嬉皮士的群体中。蒙特雷音乐节的余温尚在,威廉和他的青鸟乐队本来就在嬉皮士中享有崇高的声誉。
许多嬉皮士都崇尚探索内心世界,从而对抗外界现实。当他们听了《紫》之后,大受震撼。这群本来就精神敏感的青少年,听这张专辑时很容易陷入一种飘飘然的状态。他们的各种反馈被当做猎奇新闻刊载在报纸上:
“那时候,我的魂魄仿佛离开了身体,陷入了‘无我’的境界。我感觉自己并不存在,又好像无处不在。”
“我看到了花,还有五彩斑斓的幻象。不,不是让人不适的,而是非常的美。我感受到了爱,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崇高的爱。我太幸福了,音乐停下时我以为这种幸福要离我而去,忍不住哭了。”
“听这张盘就像吃LSD一样,我在七彩的光环中穿梭,像跑马拉松一样精疲力竭。”
这些奇特的效果听起来太过超出常理,后世有学者进行研究,认为也许是新的听感的刺激,也许是暗示性的节奏,也许是某种说不上来的音波的效果,造成了这些特殊的体验。
然而此刻的人们不明真相,所以谣言横行。
有些人一定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这种“魔法”。他们完全误解了人们所说的“听那张盘就像是用LSD”的比喻。
不知从哪里传出谣言,说青鸟在他们的唱盘中加入了非法的药品,一时间,无数瘾君子买来唱片,伸出舌头舔唱盘。
因为这种离谱的谣言传播面甚广,最后青鸟只得出来辟谣,表示他们这就是普通的唱片,并不含有任何特殊成分,也绝没有什么特殊效果。另外,舔唱片很不卫生,也会损伤唱盘使用寿命,非常不建议乐迷这样做。
很快,另外一个谣言又开始大行其道。人们说青鸟乐队一定是一群瘾君子,创作者威廉是个大毒虫。没有体验过千百次的迷幻境界,怎么可能做出这样迷幻的专辑?他们甚至只用音乐就能让人产生幻觉!正常人的大脑怎么可能想出这种超常的作品?
纽约的警察喊着NYPD,闯进他们的酒店房间,紧随其后的还有一堆长枪短炮的记者。
他们不仅仔细搜查了青鸟乐队以及相关人员的房间,还押着青鸟乐队每个人都做了血液检查。
人们对于青鸟乐队遭到突袭这件事褒贬不一。他们的歌迷大喊:“这是对公众人物的歧视,他们究竟怎么申请到的搜查令?”
尽管结果还没出来,青鸟的乐迷几乎都默认了青鸟一定有事。毕竟摇滚明星怎么可能不沾点这些?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制造舆论,提前替青鸟洗白。
但显然也有不少人在叫好:“这样的毒虫影响太坏,赶紧把他们逮起来!”
在警察的众目睽睽之下,在无冕之王的摩拳擦掌之下,人们在报纸上等到了警方的声明。
青鸟乐队比新生的婴儿还要清白!
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