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最近她每次来的时机, 何雯想,难不成周氏也想嫁人?
何雯不是没考虑过周氏的问题,但何雯没办法让叶晨跟着周氏出去。叶晨是侯府的孩子, 不可能跟着姨娘出嫁。
她不知道如何处理,便想着暂且将能做的事情做了, 先帮着刘氏和安氏将问题解决。
可今日周氏主动过来找她, 如果周氏真的想嫁人,她要如何应对呢?何雯正暗自思量, 周氏进来了。
何雯细细打量, 周氏面上没带出什么异样的表情,走路的姿态,步伐也看不出紧张或者激动。
“老夫人安好, 今日我是有事来求老夫人的。”周氏行礼后,直接说道。
跟何雯一阵时间后,许多人跟何雯交流, 都变得直接,不绕弯子, 但何雯今天特别希望周氏绕弯子, 她还没想好要如何处理。
“老夫人,我想去德县, 跟着春雨姑娘,学如何管一家店。”不用何雯追问,周氏自己就将想法说出来。
“你不是要嫁人?”听到周氏说要去德县,何雯第一反应是周氏原来不是要嫁人。
“噗~”周氏听了何雯的话, 笑了出来。“我说老夫人见我来, 仿佛遇到什么难事,原来是想如果我要嫁人, 该怎么办。”
“我若想嫁人,早在安妹妹犹豫不决的时候就来找老夫人了,不然她一旦决定不嫁,老夫人这里就不会准备名册了。再不济也要选在老夫人让人挑选合适人选的时候,现在来,岂不是有些晚。”
“我这个年纪,出去找那些年纪相仿的,人家总是要继续生孩子的,我已经有了晨儿,不想再生了。若找年纪大些的,不怕老夫人笑话,嫁过去又有什么趣味的。”
周氏这人痛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干脆利落,毫不扭捏的将自己关于是否嫁人的想法说出来。
“你想的很通透,反而是我着相了。”何雯在她们搬院子分房子那次,就发现周氏这人看事情看的清楚,人也爽快。确实,周氏这人,不会是个等一切都要尘埃落定,才姗姗来迟,说自己要什么的人。她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也是我每次来的时间,让老夫人难免误会。”周氏倒也明白,为什么何雯会想到她要嫁人那里去。
“说起来,老夫人也不要怪刘妹妹和安妹妹将这事告诉与我。那日,她俩从老夫人这里回去,我趁着他俩心思慌乱,套出来的话。回到自己房间,想着她俩的以后,也想我和晨儿的未来。当天,我就来找老夫人,可话到嘴边,又想,安妹妹和周妹妹的事情急一些,我先放一放,不给老夫人添负担。今日,两位妹妹的事情虽然还没定下,但多少有些眉目。我便又想到自己,我的这个想法有些日子了,想着总自己琢磨也没个尽头,不如来跟老夫人聊一聊。”
“所以,你以后想开一家店?”何雯此时也从意外中缓过神来,稍一思索,就想明白周氏为什么去找春雨。
“是,老夫人,不过开店那还是以后的事情。我想先跟着店里学学,看看我究竟是个什么水平。京城中虽然有炙百味,但店里很多人都是府里派过去的,认识我的人多,且还在京城里,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都知道咱们府里老侯爷的妾室,在店里跑堂。我虽然想着学些东西,也想出去闯一闯,但也要顾及咱们侯府、炙百味还有晨儿以后的名声。”
何雯听的直点头,周氏想的这些不无道理,炙百味不适合周氏去。
“可你想没想过,晨儿如今年纪小,正需要你的陪伴呢?”何雯之前纠结jsg周氏的事,就是不知道如何安排叶晨。
“老夫人,我不是不想陪着她,可是我更想着,女子出嫁后,如果嫁妆丰厚,在夫家也能过得自在些。趁着我还年轻,趁着这次机会,老夫人,我想试一试。”周氏情真意切的说。
“说到这,还要感谢老夫人。”周氏接着说道:“何府的表姑娘,近来跟晨儿俩人处的不错。俩人每日作伴,晨儿找我的时候都少了,老夫人也发现了吧,她每日来找老夫人的时间也短了。”
“你这么说,确实是。”何雯也发现,自从佳儿来了之后,俩人一起温书,一起研究稀奇古怪的东西,周氏和何雯在叶晨那里,隐隐约约有失宠的迹象。
“德县也不太远,我每个月跟着春雨姑娘回来一次,看看她。等我学成,我想去津海开店,老夫人,那里我曾经去过,也挺繁华的。而且离咱们京城也近,一日便能来回,到时候隔三差五就能回来一次。”
关于她自己,关于叶晨,关于以后,周氏在心里想了无数遍。“所以,老夫人,可以吗?”
这一整晚,周氏都夸夸而谈,大胆自信。唯有刚刚说到“可以吗”这三个字,隐隐透出一丝紧张。
她紧张不是因为怕被拒绝,而是对即将到来的人生新起点的期盼。
她只是个妾室,从前,从没有人关注过她们的想法。只有老夫人,听她说这些不觉得奇怪,反而仔细的聆听,遇到不清楚的,还认真的问她心中的想法。@
老夫人仿佛有种魔力,让接触她的人,都不由自主的释放天性,敢于去想、去做从前从不敢想、不敢做的事。
“你计划得倒也不过,不过你手里那千八百两银子,能开什么店呀。”@
何雯没有直接说可以或是不可以,反而开始说周氏手里银钱太少,开店有些困难。
“我手里钱虽然不多,但也没人规定一开始就要开多大的店。”开店,也不一定一步到位,周氏觉得她可以慢慢来,但如果老夫人这样问,是不是意味着:“所以,老夫人考虑一下吗?如果老夫人感兴趣,我们可以在津海再开一家炙百味,规模就可以比我原先设想的大一些,而且两地近,那里估计也早就有人听过炙百味,甚至来京城吃过,如果过去开的是炙百味,岂不是很快能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