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宋朝番外(五)

辛弃疾今年十七岁。

他在祖父辛赞的带领下,去汴京考科举。

汴京城很繁华。

这是辛弃疾的第一反应。

自从靠近开封,往来人就逐渐增多,越靠近内城,行人就越发络绎不绝,每个人脸上都是满足的笑容。

辛弃疾眼里全是好奇。

他被祖父带着,走进了一家专门为科举士子准备的客栈酒楼。

祖父为他们订了两间上房。

辛弃疾出身世代官宦之家,生活中从来不缺金银,家里代代都有人做官,虽说官位不大,大多都是些小官,但是他们辛家家族庞大,人口众多,多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银钱。

辛弃疾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只不过……

辛弃疾偏了偏头,用眼角的余光扫过祖父。

他很小就记事了,还记得从前的事情。

小时候,祖父的眼中总是带着一丝愁苦,就算是在家里也时常是板着一张脸,即使逢年过节,也很难见他笑一笑。

直到长大以后他才明白,那是因为祖父在痛苦自己在金国做官的这个事实。

他们家宗族人口众多,本是好事,毕竟兄弟齐心,其力断金,人员多了,官场上总能够多几个帮手。

只是没想到,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家的人口太多,所以官家南逃避难的时候,他们家来不及跟上,只能留在了金国占领的地区,委身做了个金国的官员。

祖父一直都郁郁不乐,直到辛弃疾七岁那年。

那天,祖父一改往日的沉默寡言,嘴角一直噙着笑,脚步轻快的回了家。

他眉宇间的喜色简直都要飞出来。

见到他,就一把将他抱起来,将他的脸贴在自己的心口,笑道:“好孩子,我们要回家了。”

幼年的他并不明白祖父的欣喜从何而来,只是困惑的歪着头问:“阿翁,我们不是一直在家吗?”

他们明明从没有离开过这个家,不是吗?

“不,并不是。”

辛赞一边反驳,一边把这个小人儿放下来,大笑道:“我们现在才算真的回了家!我儿,岳将军打下了这座城池

!我们又重新成了大宋的子民了!”

祖父那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眼睛,和他那欣喜的语气,从此牢牢的刻在了幼年辛弃疾的心中。

从那以后,他第一次对宋人和金人之间的区别有了概念,也开始好奇,祖父口中的岳将军,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要是能见见就好了。

小小的辛弃疾坐在床边,支着自己的下巴,幻想着那位岳将军的模样。

嗯……说不定有两双眼睛?

……

他的这个小愿望很快就得到了满足。

祖父第二天就抱着他去城中围观岳将军他们进城。

“看,那骑在大马上的就是岳将军。”

小辛弃疾瞪大了眼睛。

岳将军和他想的一点儿也不一样。

他一点也不凶,看起来反倒是个很温和的人,整个人高高壮壮的,穿着一身盔甲,冲着百姓微笑。

阳光洒在他的肩头,被他身上的盔甲折射开来,看起来亮得让人移不开眼睛。

“祖父……”

小辛弃疾凑近祖父的耳朵,轻轻说了一句话。

“你刚才说什么?”

辛赞没听清楚,凑过去要他再说一遍。

小辛弃疾微微红了耳朵,凑到祖父的耳边,大声道:“我以后也要做岳将军这样的人!”

……

成为岳将军这样的人的想法,从此牢牢的刻在了小辛弃疾的心头。

虽然自己文章学的很好,祖父也常夸赞,但是,小辛弃疾还是求祖父给自己请了武先生,开始习武学兵法。

当然,其他功课他也没有落下,他的文章依旧写得很出彩,诗词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但是,他依旧一心一意的练武,一心想要做个大将军。

不过,这一次他来这边考科举,考的还是文举。

毕竟,武将的身份总体要低于文官,就算如今开始改革,但是文尊武卑的观念毕竟绵延了许久,一时间也难以从人们的心头被冲淡。

所以,就算辛弃疾的目标是当个将军,但是,家里人也更希望他先去考文举。

毕竟,如果以后将军这条路走不下去了,还能及时转过来。

辛弃疾和祖父一起吃了一顿好的,第一天,拿着收拾妥当的行李,他走进了考试的地点。

这些年,他们大宋的改革不少,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变法革新。

而在科举方面也是如此。

现在除了要递交卷子,还要在笔试结束之后,休养三天,再去和主考官谈谈人生理想。

这一关被称为“面试”。

只不过贡院的考试太折磨人了,很多身体情况一般的举子,三天的休养根本不够,所以面试环节很容易出现问题。

针对这个,贡院那边也让他们这些举子填了意向表。

身体弱的,休养一旬后再面试。

身体好的,三天后就能够见主考官了。

而往后,吏部派官,有些也会参照这些意向表的统计数据进行。

辛弃疾因为自小练武的缘故,身体情况不错,贡院的生活也只是让他看上去消瘦了点儿,剩下的完全没有问题。

所以,三天后,他很顺利的见到了自己的主考官。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官员看上去相当的年轻。

顶多也不过三十出头的模样。

虽然,这些年朝廷各处改革变法,大力吸收新鲜血液,以至于各部的年轻面孔多了不少,但是能给科举当主考官的,一般都是三品以上的高官,且在文坛都颇有盛名。

这么年轻就能做上三品官员……

辛弃疾震惊不已。

以至于他答完问题,走的时候,都没忍住问了一句。

“学生观先生有些眼生,恕学生眼拙,不知先生是……”

主考官正在写记录评语,见他满脸困惑,对他微微一笑,道:“不必这么拘束,我也只比你大上一轮左右。”

他放下手中的笔,整了整袖子,正了正衣冠,站起来对他行了一礼。

“在下姓陆,名游,号放翁。”

辛弃疾愣了一下,连忙也拱手致礼,将自己先前说过的名字,再说了一遍。

“在下姓辛,名弃疾,字坦夫。”

两个人抬头对视一眼,不知为何,明明一人不曾有其他的交流,却竟有种遇逢知己的心心相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