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崇祯位面(二)

这是三百年后的大明世界。

忙碌的一天,从《追寻历史》节目组开始。

节目组的导演柳清歌是个风风火火的姑娘,一大早就起来了,这会儿正插着腰在指挥工作人员收拾东西。

这是她第一次单独接手一个节目的制作拍摄,所以非常重视,这段时间一直都特别上心。

“今天的节目拍摄场所是大名鼎鼎的群芳阁,我好不容易才申请到的权限,跟大家说一声,都警醒着点儿,千万别出岔子了。”

柳清歌抓着摄影师一顿叮嘱。

这可是她用自己曾曾曾祖母的面子和旧交情才换来的机会。

要是真的出了岔子,她怕是恨不得要一头撞死了。

摄影师看着已经快走火入魔的导演,内心无语至极,但也清楚这次机会确实来之不易,不怪对方这么紧张兮兮,便只能够无奈的点点头:“好好好,我知道了,一定会跟大家好好说的,我们一定会小心小心再小心的,争取给观众最美的视觉体验。”

柳清歌看他是真把话听进去了,这才长出一口气,慢慢的放松了下来。

她正打算松开手,去看看另外一边的拍摄器械准备好了没有,摄影师却在此时打开了话匣子:“清姐,群芳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啊?我长这么大,只从外头见过两眼,还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里面真的有无数大家的画作诗赋吗?”

群芳阁是现如今极少数至今都不曾开放过的景点,内部的珍贵影像更是鲜少流出。

这也就导致外界一直都对群芳阁非常好奇,甚至在论坛上还有热帖,猜测里面究竟摆放着什么东西。

摄影师在此之前一直都不知道自家导演其实是那个柳家出来的,要不然他早就抱着对方的大腿,求她解答了。

群芳阁虽然不对外开放,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不能进去,至少群芳阁当年的那些大家名家的后人就可以。

他们的祖先共同出资盘下了这块土地,建造了这座楼阁,可以说他们共同享有着群芳阁的所有权。

柳清歌就是其中之一。

她是当年大名鼎鼎的河东君柳如是的后代,家中代代文人墨客辈出,好几位国画大师和书法

大家都是她的长辈——就是不知道这位书香门第的大小姐究竟是哪根筋抽了,背着家里人来考了个编导系,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来电视台当了个导演。

导演和国学大师的距离已经不仅仅是跨界能够形容的了,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摄影师是柳清歌是同校不同系的学弟,却直到前两天才知道自家导演原来是柳如是的后人。

你说你一个完全可以在文艺界发光发热的女人,跑到我们影视界来干嘛?

谁能往那方面猜啊!

柳清歌耸了耸肩:“确实有不少的好东西在,要不然我也不会专门申请这次直播机会,让我想想……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叶大家的词作、卞大家和寇大家的兰花图……对了,还有一幅兰花图,你记得一定要仔细拍。”

摄影师:“?”

他实在压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问道:“谁呀?”

刚才那一串历史名人的名字都没叫他们导演变脸呢。

柳清歌:“是马大家的兰草图,上头还有曹雪芹先生和他的祖父曹寅的题诗,给我的印象还挺深刻的。”

摄影师:“!!!”

他立刻打包票:“我一定会记住的!”

妈呀,这可是两代大人物的联动之作呢。

柳清歌只是随口说了一句,见摄影师这么激动,便好心叮嘱道:“你先做个心理准备,马大家的作品虽然重要,但是放在群芳阁那浩如烟海的珍藏中,也算不得是珍品。”

她往旁边瞧了一眼,低声问道:“还记得天幕吧?”

摄影师大力点头。

这谁能不知道呢?

三百年前突然出现的奇观,虽然存在只有短短几十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是却成为了后来直播事业的先声,更是为当时百废待兴的大明王朝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带来了大量的新兴技术。

可以说,天幕看着不重要,但实际上,却实打实的撑起了当时大明至少一半的天。

他们大明大量的起步技术,都是从天幕那里流出来的呢。

柳清歌:“根据我的曾曾曾祖母的说法,她通过天幕,认识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文人,其中不乏你耳熟能详的那些大人物,例如苏轼、李白、杜甫……他们有不少作品,

也留在了群芳阁。”

摄影师的眼睛瞪大,他艰难的吞咽了一口唾沫,哭丧着脸,结结巴巴的说:“导演……我腿软怎么办?”

这真是他一个行业新人配拍的东西吗?

柳清歌丝毫不顾形象的翻了个白眼。

“有什么好怕的?你可是我亲手招进来的学弟,我们学校的系第一,你怕什么?”

她停顿了一下,然后突然说起一个风牛马不相及的话题。

“前段时间那姓龚的小崽子不是拿了两封书信出来吗?你应该看新闻了吧,我记得拍卖行这段日子一直在给那两封书信造势。”

她说的是龚墨涵。

对方是龚鼎孳的后代,也算是个书香世家的公子。

摄影师也听说过对方,不解的点了点头,不明白怎么突然提到这个人。

柳清歌压低声音给他解释起来。

“这个人祖上吧,有点历史遗留问题……”

……

龚墨涵的祖先龚鼎孳,曾经也极富文名,和钱谦益等人并称江左三大家,家产颇丰。

只是,他的子孙后代,一代比一代不争气,再丰厚的家产也经不住挥霍,所以到了龚墨涵这一代,只能靠着贩卖祖上的诗稿手札度日。

两个人本来就是一个圈子里的,柳清歌和龚墨涵关系虽然一般,但是也算点头之交。

毕竟人家败活的又不是她的家产,她也没必要在背后指指点点。

只不过,这个败家玩意儿前段时间送到拍卖行拍卖的东西,直接叫整个圈子都地震了。

龚墨涵的祖宗龚鼎孳有一位前妻小姐。

这个人也不算是籍籍无名之辈,相反,这位的名气丝毫不输她的前夫,甚至还更胜一筹。

正是大名鼎鼎的顾横波顾大家。

当初,大明本来一门心思要对付草原,剩下的精力全部用来发展经济和收整船队。

一不留神,被后金偷了老家。

而当时,龚鼎孳为了躲避浩浩荡荡的清算,决定举家还乡,恰好路过此地,就跟其他的百姓一块儿被扣了下来。

他的名气很大,大到哪怕是皇太极也知道,本来后金的将军还没有把这个意外抓到的文人放

在心上的,直到得知了对方的姓名。

皇太极还算是个求贤若渴的君王,当即拍板,要他出仕后金。

几番犹豫之下,龚鼎孳答应了。

毕竟当时的大明改革还没两年,看起来已经是一副日薄西山之状,反倒是辽东地区的后金,皇太极正处盛年,雄心壮志,而且对汉人颇为优待,旗下更有不少汉家的聪明人为他效力,瞧着也算前途无量。

更别说后金的帝王还再三表现出了对自己的欣赏之情,比起冷漠无情的崇祯皇帝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于是,龚鼎孳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进了套子。

然后……他就被妻妾一起甩了。

顾横波和龚鼎孳的正妻董氏,倒是难得有着一腔爱国之情,两人对他投敌的行为都大为愤怒,接连表示不满。

只可惜,龚鼎孳我行我素,完全不顾这两个女人的怒火。

在多次劝阻无果之后,两人私底下一合计,在明朝军队重新夺回这座城池之后,一起收拾了包袱,打包了几个自己生的孩子,几天后,借着上香的名义逃出了城。

只剩下龚鼎孳对着家里那两张和离书干瞪眼。

就算他怒火中烧的想要找人发脾气,但除了他与其他妾室所生之子外,整个家里就只剩下了满屋的阳光和灰尘。

他就算想发泄怒火,都不知道该冲谁发。

而这个时候,屋漏偏逢连夜雨,龚鼎孳答应出仕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整个大明。

众人纷纷都对他的品行表示了不满。

哥舒翰被李隆基这个猪队友带进沟里,不得不给安禄山卖命,都会被人唾骂千古,更何况龚鼎孳这样上赶着答应的呢?

为了把自己的名声补回来,龚鼎孳“忍痛”做出了一个决定——把锅甩给逃走的顾横波。

不久,他登报表示——

不是咱不想要一死保全气节啊!实在是我家的爱妾过分贪生怕死,一听说我要自杀,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我这一大家子实在扔不下去,也只能够忍着委屈,在她的要求下做了后金的官员。

三言两语的,直接就把身上的锅甩干净了,还给自己赚了一个深情的名头。

本来他没打算指名道姓,但怎奈何

顾横波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出格,叫他丢了大面子,于是,他索性就在报纸上直接点出了对方的名字。

反正,顾横波跟他之前,不过是个娼妓,就算她真的想要解释恐怕也不会有人听。

终于成功远离渣男,投奔了自己昔日认识的姐妹,打算安安分分做工养活自己的顾横波:“???”

你有病吧?!

顾横波也不忍着受着,她本就是个性烈如火的姑娘,爱憎分明,爱起来热烈,恨起来更是直白。

当初嫁给龚鼎孳,为了给对方减少麻烦,避免自己的过去给他带来不好的地方,她还特意改了个名字。

只是没想到曾经错以为的如意郎君,人皮之下居然是这张虎豹的嘴脸,甚至还张口就是甩锅,顾横波要是能忍下来,她就不是顾横波了。

曾经学过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在嫁人的这几年里没有丢干净,顾横波大笔一挥,写了一篇稿子寄去了京城的新闻部门,直接引爆了报纸上的第二场轰轰烈烈的骂战。

顾横波一点面子也没给龚鼎孳留,她这会儿已经被恶心透顶了,在报纸上直接开撕——

你说你是因为我才没有去死的?笑死!后金人攻进来以后,我劝你和我直接跳井,只可惜没能成功。那会儿的你倒是还有点骨头,还能叫人称一句有骨气。

只可惜,你被俘虏之后,挨了两顿打,直接将你的骨头给打没了!不仅高高兴兴的接受了后金的官职,甚至还帮着那些金人来巡视我们大明的城池,替他们来守城!

我和夫人对你多次劝阻,你却始终不听。你说你不是不想殉国,只是抛不下我们这一家子,可笑!明明你每次开口这么说,我都是直接将绳子递到你的面前,怎么就不见你上吊?

我的行为已经清楚明白的表现了一切——我们不需要你为我们活着!

金人为了表示对你的看重,要给我们赏赐诰命,夫人自称已经是明朝的诰命夫人,坚决不肯吃两家的饭,怎么这点不见你说?我们两个劝你忠心爱国,劝你不要忘了文人风骨,怎么就没见你真的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