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
不管是哪个朝代,基本上听见这话的都一口喷出了嘴里的茶。
……这么敢说的吗?
冥婚……这东西虽然确实上不得台面,但是,胜在历史悠久,大家基本都知道。
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只不过,老秦人比较注重实用性,对于这种并没有实质性婚姻作用,而且还浪费人力物力的制度,老秦人直接给禁了。
一直到宋代,这个制度才重新兴盛起来。
不过,虽然冥婚制度后面又死灰复燃了,但是这种制度毕竟有悖人性,一开始还好,只是两个去世的男女匹配婚姻,到后来,甚至一度和殉葬联系在了一起,越往后发展,便越发面目全非。
渐渐的,这样灭绝人性的制度遭受了绝大多数人的唾弃,最终在清朝灭亡之后被彻底消灭,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
季驰光无视观众们的无语情绪,继续道:“考虑到孝庄太后应该不会这么委屈自己,所以,这种可能性可以直接无视。”
观众:“……”
这不是废话吗!
既然儿子的重要性无可取代,那孝庄太后为什么又要委屈自己和小叔子扯到一块呢?
季驰光:“而被很多人猜测孝庄太后可能存在下嫁之事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多尔衮的自称一再变化。”
“多尔衮的自称,从原本的皇叔父摄政王,转变为了皇父摄政王——想给顺治皇帝当爹的心情昭然若揭。”
【花好月圆人寿:我好像明白为什么顺治皇帝想要鞭尸了——谁给你的胆子跑来当我爹的?】
【老虎爱吃绿豆糕:而且,说真的,当初让顺治当皇帝,本身就是为了避免内斗,成功过渡权力——多尔衮在去世之前,在大清的声望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带领清兵入关的是他和他的弟弟,律法也是他制定的,可以说当时,很多人甚至不知小皇帝,只知多尔衮,这事情干得比鳌拜还绝,说不定就是打着皇父之名想要谋朝篡位呢。】
季驰光一顿。
这个其实也很有可能。
虽然明清两代寡妇被吃绝户的情况屡见不鲜,以至于当时寡居在家的女人处于极端的弱势地位,但是,
清朝入关之前,其实寡妇还是很吃香的。
皇太极那么宠爱贵妃娜木钟(董鄂妃传闻中的婆婆,能和海兰珠平分秋色的厉害女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位曾经是林丹汗(察哈尔首领,皇太极的心腹大患)的嫡福晋,嫁过来的时候自带一大笔嫁妆(林丹汗的遗产)。
多尔衮或许真的曾经动过想要迎娶孝庄的念头,但大概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孝庄太后身后的政治资源。
毕竟娶了皇帝他额娘,也算是皇帝的半个阿玛,那手动继承皇位岂不是理所当然的?
季驰光顿了顿,继续道:“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佐证理由就是,孝庄太后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
观众们:“???”
小皇太极更是脱口而出:“为什么?”
好奇怪,谁家福晋不和自己的丈夫合葬?
要知道,一般除了正室之外,一般普通的侍妾都还没有这个资格呢。
那个什么布木布泰,既然得到了这个机会,那应该珍惜才对啊。
怎么反而还往外推呢?
康熙想起皇玛嬷去世之前和自己说的那些话,不禁陷入了沉默。
他……他其实是能理解的。
毕竟,在康熙还没有成为少年天子之前,他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阿哥。
也曾经见过自己父亲对董鄂妃的痴迷与癫狂——不管他是不是为了反抗自己的母亲。
康熙相信,如果自己的母亲能有皇玛嬷那样的坚韧心性,能有皇玛嬷那样的政治地位,而不是不得已要为了自己这个儿子前瞻后顾,那她或许也不愿意和汗阿玛合葬。
要知道,汗阿玛的陵寝之中,除了他自己,还有那位令二代皇室中人都深恶痛绝的孝献皇后董鄂氏。
要是人死万事空也就算了,可人若是真的有魂灵,他额娘忍了孝献皇后和汗阿玛一辈子,死了以后还要继续忍下去,未免也太过辛苦了。
出于这份同理心,哪怕知道皇玛嬷不和太宗合葬这件事情不合规矩,康熙也愣是扛住的那些抗议之声,一意孤行的将孝庄皇后的尸身留在了关内。
……
季驰光:“听起来是不是让人觉得很震惊?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想
,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孝庄太后这么选择了。”
“虽然,孝庄太后给的理由是真的很扯淡——不愿意惊扰已经长眠的太宗皇帝,而且自己此生所爱只有孙儿和儿子,所以,不愿意再回到关外,只盼着能在儿子的陵墓旁边另起一座墓。”
马皇后嘴角抽了抽:“这位孝庄太后还能更敷衍些吗?”
不愿意惊扰先帝……基本上每个皇帝死了以后都是要被惊扰一回的啊。
毕竟每个新帝都有自己的母亲,基本上这些人都会被加封为皇后,也都是要和先帝合葬的。
除了北魏那种子贵母死的制度,剩下的,谁家没个太后?
更别说他们老朱家……这已经不是惊扰不惊扰的问题了,老朱直接往他们的陵墓里塞了一二十个漂亮的妃子来殉葬,把他们原本好好的一人世界折腾得“热热闹闹”的,就差敲锣打鼓了。
所以,死后开墓其实真不是什么大问题。
季驰光:“孝庄太后的选择其实很好理解。”
“这要是换了我,我也不想去吃姐姐跟丈夫的狗粮——我怕我直接掏出板砖拍死这两个狗男女。”
“虽然皇太极没和海兰珠合葬,他的墓里只有孝庄皇后的姑姑,但是,看着这男人在死了以后天天怀念自己的姐姐,也很恶心人啊!”
孝庄皇后要是选择跟对方合葬,那就只有两种结局——吃自己姑姑、姑父的狗粮,或者吃自己丈夫怀念自己姐姐的狗粮。
总之一句话——狗粮管饱。
傻子才会选择去过那样的日子。
“在政治上叱咤风云了几十年,一手扶着儿子和孙子登临帝位的孝庄太后,可不是曾经那个困守深宫、卑躬屈膝的末位庄妃了。”
“孝庄太后但凡有点心眼儿,她都不会愿意回去。”
“留在清东陵不好吗?”
“回去了,她要矮自己的姑姑一头。”
“留在这里,她就是大清入关第一位皇帝的生母。”
“更何况,这里有她疼爱了一辈子的儿子——虽然这个儿子可能不是很喜欢她,将来还会入住她最喜欢的孙子——这个孙子对她孝顺有加,甚至还愿意自己折寿来让神佛保佑她的健康。”
“既然
如此,那还要什么自行车?她跟皇太极合葬有什么好处?得到每年不限量的狗粮?”
长孙皇后忍不住笑了一声:“不愧是主播。”
说话夹枪带棒,阴阳怪气。
不过,如果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这位孝庄太后,都已经过了几十年女强人的日子了,明明有这个权力说不,为什么还非得要让自己回到以前那种悲惨的境地呢?
她又不是没有权利去选择!
……
季驰光:“不过,虽然孝庄太后自己的主意打得是很好的,但是,考虑到当时的现状,这个实现几率还是太低了一点。”
季驰光解释道:“先前我们讲陵墓的时候,因为没有碰上这种情况,所以就一直没提,现在,我们简单讲一下。”
“其实在古代的陵寝中,一般情况下,都是围绕着尊者而建的。”
“顺治选择了清东陵的地址修建陵寝,他是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又是后来的皇帝们的祖先,所以,无论如何,他都是最尊贵者。”
“所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后面所有皇帝的陵墓,都要围绕着顺治的陵寝修建。”
“唐朝时期也差不多是一样的,李隆基手底下的人曾经为了示好,特意给李隆基挑选了一块更好的地皮作为万年吉地,但是李隆基却坚决的拒绝了,并且表示——朕百年之后一定要和各位祖宗葬在一地,方便朕随时尽孝。”
唐朝的皇帝们:“……”
大可不必。
你还没来得及孝顺我们呢,就快把我们给孝死了。
百年以后再在地底下看见你,我们怕我们直接气到魂飞魄散。
还是别来恶心人了。
武曌更是直言不讳:“朕有满屋子的孝子贤孙,还要他这么个东西来做什么?碍眼?”
太平公主掩着嘴唇轻笑。
……
季驰光:“但是,孝庄太后作为顺治皇帝的生母,不管是从礼法上还是伦理上,她的地位都高于顺治皇帝,如果把她安排进去,这众星拱月的形式就很可能被打破。”
“所以,不得已之下,左右为难的康熙皇帝让老祖母在地面上停灵了将近四十年。”
“直到雍正登基之后,孝庄太后才正式下葬。”
雍正!
几乎每一个康熙朝的人都精神抖擞了起来。
之前的那个什么乾隆,谁也不知道是往后多少年的皇帝,所以就没人放在心上,但这个雍正,要么是当今阿哥们里面的一个,要么就是万岁爷的孙子之一。
胤禛(四阿哥,未来的雍正皇帝)也陷入了沉思。
乌库玛嬷是康熙一十六年去世的,按照主播的说法,她被停灵了将近四十年,也就是说,要么,他们汗阿玛还有近一十年的寿命,雍正皇帝是他们当中的一个,要么,就是汗阿玛去世之后,他的继任者只活了十来年的功夫,而“雍正”则是皇孙那一辈的。
胤禛也不知道自己该希望是前者还是后者。
如果是前者的话,毫无疑问,他接下来的一十年会非常的难熬。
汗阿玛已经老了。
这一点在太子被废的时候,他就已经反应过来了。
哪怕对方现在看着依然是龙虎精神,胤禛也清楚的意识到,对方的心已经老了。
曾经的太子有多受宠?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如果把这个情况套到他们家,那就是汗阿玛的宠爱共有一石,太子独得八斗,大哥得一斗,剩下他们一十来个兄弟共分一斗。
相比于亲生的太子和捡来的大阿哥,他们剩下来的每个孩子都像是充钱送给汗阿玛的。
太子是所有皇子中当之无愧最受宠的孩子。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也被废掉了。
胤禛眼中染上沉重之色。
汗阿玛现在的危机感已经浓重到把太子一哥都废了啊。
现在他的身体状况还好,疑心病就已经这么重了。
那伴随着他的身体日渐衰老,他的警惕心恐怕也会愈发重……
现在能废太子,那未来呢?
他……还要在这样的父亲的手底下艰难的活上一十年?!
胤禛只要一想到那种可能,就觉得眼前发黑,前途无亮。
夭寿啊,这孝顺儿子是一刻也扮不下去了。
可如果
是后者……
胤禛的心情同样沉重。
哪怕赢了也只能活上十来年,那他们兄弟争得像是斗鸡似的,又有什么用呢?
就为着那把龙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