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常驻

虽然于赵泽瑜而言, 此一战蒙上的是血色,是让他直面战场残忍的第一课,可是于整个定北军而言, 此一战算得上是大获全胜。

从北疆爆发战事到现在, 终于有能让颓靡的士气重新振奋起来的好事。纵然外面的北燕军暂时还没有退却, 可众人知道这一次之后北燕军必得减少人数才能负担得起军粮。

毕竟北燕军营的这一场大火烧了有将近一半的粮草。

而从其他各城调来的总共八千人在加上城中原本轻伤的两万人和赵泽瑜带来的五千人, 依托城池之利对付减少的北燕军也不在话下。

北燕这一次用十万兵马打穿北境防线本来依靠的便是速战速决、以战养战,可惜他们一开始便被欣潼关的守兵拖了半日。

在欣潼关向各城传信之时着重提到的便是若是逃难必得要先将所有带不走的储备的粮食烧掉, 以免被北燕拿来以战养战。

若是永平城没有抵挡得住, 那么北燕将一直深入腹地, 届时将以大启之粮供给北燕之兵,大启国内再无能抵挡北燕之兵。

细思起来,赵泽瑜便是以区区五千人扭转了整个北方倾颓的局势,而这两次作战便也代表着他在定北军中威望的奠定。

阿若那并非蛮干之人, 她左右衡量后便会发现现在北燕已经失去了能够一鼓作气长驱直入的机会,必定会退守以保存国力, 稳定已经打开的缺口。

而大启自然也不能给阿若那这个机会。

又与众位将军一起商议了一下午,赵泽瑜走出书房,见天边残阳如血,又有一种瑰丽而悲壮之感, 是囿于京城时从来不曾见过的。

远远看去, 平原与大漠泾渭分明而到最后却又交织在一起, 看不分明。在这样浩远的平原与沙漠之中, 想来个人的生死岂非如浮游一样渺小?

一时之间竟又有中说不出的悲意涌上心头,世人常以星子比作某一功成名就之人,可这周天星子,星垂平野, 又岂是一人可以比拟?

而如今他们所苦苦守护的,百代千秋之后,定然也是要掩盖在这层层黄沙或是广阔原野之上的。

纵观历朝历代,又有哪一个朝代能逃脱兴衰这二字呢?

大启已然历经过开朝至太宗时的鼎盛,明宗时的中兴却也仍是与南祁并立,而他的继任者乃是守成之君,无法延续他的父亲刻下的那一道辉煌的印记。

就似乎是皇室之中每每要出现一个惊才绝艳的皇子便要牺牲掉前后几代的英气一样,可如今这局面,倒让他觉出一种诡异来。

他的兄长、阿若那、周征,这样三个惊才绝艳之人单独在任何一个时代出现都是必定要掀起狂风骤雨的,而如今三人竟然同时代出现,还有,或许也能算得上其中之一的日后能与阿若那分庭抗礼的自己。

似乎这样的几人生为同代便注定了要有惊天动地之事,或是惊天动地地生,或是惊天动地地灭,而山雨欲来风满楼,他也隐隐有所感觉,距离最后的石破天惊或许并不远了。

乘风时时记得赵泽瑜当时的那种神情,但碍于他们商议军情,他不好在一旁随侍,便在外面等候。

而他便也跟随赵泽瑜来到了城楼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