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谣言, 李贤相当惶恐。
这个时候武后又多次以书信方式责备太子,让李贤越发感到不安。
后面母子二人又有了多次冲突,最终在李贤被卷进明崇俨案时, 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作为谋反凭证, 命令薛元超、裴炎、高智周办理此案。
李贤也因此被废,最后在李旦继位后不久,便被酷吏丘神勣逼令自杀。
李贤最终未能幸免, 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当然了,有着这么一个悲惨太子,古人是不会放过武则天的。
于是虽然千百年来, 关于李贤的死莫衷一是,可是两唐书均在言语间暗示太子是被武后诬陷杀害。
不过也有现代学者认为,李贤之死与武后无关, 而是当时的宰相裴炎为夺权所为。
当然, 无论是哪个原因都好, 其实李贤之死本质上还是死于帝国最高权力的争夺和由此产生的忌恨、阴谋。
自古以来,为了争夺皇位, 父子相残兄弟反目的事情多了去了,没道理这里因为是母子就要特别被人注意提及。】
说到这里,陈曦顿了顿:【当然了,不是说这种帝王家为了皇权枉顾亲情的事情是好事或者不能说什么的,
我只是觉得, 身为一个人,对这种事情还是要公平以待的吧?
怎么骂女帝的, 就应该怎么骂男皇帝。
相比武则天被骂的乱七八糟的,她孙子李隆基一日杀三子的事情就鲜为人知了。
实际上就算是把死因不明的李贤算上, 武则天真正弄死的孩子也就这么一个,李隆基显然要残忍多了吧?
可问题是,人们在谈论李隆基的时候,往往会惊叹于开元盛世的光辉灿烂,惋惜于安史之乱的人间炼狱,
他的粉黑都希望他早死,但实际上并没有对他这个杀子的行为进行批判。
这不是很不公平吗?大家时代其实也都差不多。】
李昞:【……安史之乱?人间炼狱?】
他的关注点倒是没有在一日杀三子上。
虽然都是他的后代,但是后代一多,数量也就麻木了。
比起帝王的孩子们,他更加关注帝国的命运。
【稍等,说完武则天,很快就到李隆基了。】陈曦安抚道。
李隆基:!!!
不论是哪个时代的李隆基,都神经紧绷了起来。
没登上皇位的开始担心如果天幕对自己评价不好,他还能不能成为皇帝;
登上皇位的有些疑惑,自己现在做的挺好的,为什么喜欢自己的人会想让自己死?而且安史之乱是什么,听起来好像很麻烦,现在准备还晚吗?
晚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听着就开始潸然泪下。
如果他能早点知道此事该有多好,他就不会听信安禄山那个狼子野心的乱臣贼子之言了!
其他在李隆基之前的李唐皇帝们,甚至是武则天也都很着急。
谁也不想看到自己的江山风雨飘摇,可是他们也知道他们着急没用,也还是只能看着陈曦来说。
陈曦也并没有因为这个打乱自己的节奏,继续道:
【可能是生前面两个儿子耗尽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优秀值,后面的两个儿子就比较平庸了。
尤其是李显,有些时候颇有些愚蠢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