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的胆子或许不止于此,
李诵去世的前一天,李纯对外宣布李诵病重,一天后顺宗就驾崩了, 这使人觉得李诵的死像演戏一样。
有人透过一些笔记和诗文的细节发现李诵之前就被李纯和宦官们暗算了。
也有人认为李诵是正常病死的,李诵和李纯关系融洽, 根本没有被李纯杀害的可能。
这个嘛……我个人觉得见仁见智哈。】
【在李诵之后继位的李纯少年时期便胸怀大志,
即位后,李纯利用唐德宗李适以来积蓄的财力, 重用主张裁抑藩镇的大臣杜黄裳、武元衡、李吉甫与裴度等人,
平定了四川节度使刘辟、镇海节度使李琦,招降了河北三镇, 消灭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并且使藩镇相继降服,归顺朝廷。
这些努力使得长期受藩镇控制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重新回归中央政府的管理, 唐朝再次实现统一。
经济方面, 赋税按省估折纳, 规定观察使须先征用所治州之税,不足时方可征所属其余州之税, 减轻了纳税者的负担。】
【李纯继位以来注意树立良好的政治风气,鼓励大臣直言极谏,自己则虚心纳谏,“为君推诚, 为臣尽忠”是其调整君臣关系的准则。
所谓上有所好, 下必效之。
由于李纯的大力提倡,元和年间, 敢于直言直谏的大臣大为增加,形成了贞观、开元以来从未有过的良好的政治空气。
这段时间, 也被称之为“元和中兴”。】
李昞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点。
前面的唐朝有多么强大,现在这个样子,实在让人心痛。
【只不过和自己的老祖宗李隆基犯了一样的毛病……】
听到这里的时候,李昞整个人都不好了。
【难道又是……】
【对,前明后暗。
李纯重用宦官,任命心腹宦官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将军、兼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和招讨处置使等要职,
作为统帅带兵出征,使宦官势力增大。
虽然有人劝说过李纯,要他小心宦官权利过大,李纯表示:
吐突承璀只不过是一个家奴,不管给他多大的权力,我要除掉他,还不是如同拔掉一根毛那样轻而易举。
嗯……
然后晚年的李纯可能是生怕自己死的不够快吧,开始磕丹药。
在药物的影响下,性情变得暴躁易怒,经常斥责或诛杀左右宦官。
最后在元和十五年,李纯为宦官陈弘志等人谋杀。】
李昞:【……我大唐就没有那种,一开始很好,最后也很好的皇帝吗?】
【有啊,李世民啊!】陈曦道,【虽然李二陛下在某些方面确实有点被夸得过头了,甚至是被美化了,
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来说,李二陛下真的是五边形战士,几乎没有短板。
最重要的是,这点说出来可能有点难听,李二陛下死的时间真的是太恰到好处了。
单独来看他可能是英年早逝,但是纵观整个唐朝来看的话,基本上活的时间长的唐朝皇帝都要作妖。
最典型的就是李隆基了,他要是英年早逝,那得是多英明的皇帝啊!】
李隆基:“……”
谢谢,有被内涵到。
李世民:“……”
被这么对比一下,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