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当上皇太孙, 知道这天下以后是自己的时候,朱允炆就已担心诸王拥兵自重、多行不法,开始考虑削弱藩王的权力。
他也曾经跟朱元璋讨论过这个事情, 朱元璋呢是比较乐观的。
他对自己的孩子非常信任,表示:“朕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 可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
朱允炆对叔叔们表达了不放心,问:“胡虏不安定, 让诸王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呢?”
朱允炆认为应该“以德怀之, 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 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朱元璋倒是觉得有些道理, 自己的孙子能当大任, 但是还是对藩王没采取什么措施。】
【既然这样,朱允炆就决定自己动手了。
他曾经在东角门问黄子澄:“诸王尊属拥重兵, 多不法,奈何?”
藩王们地位尊贵兵多还不守法,怎么办呢?
黄子澄说:“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 临以六师, 其谁能支?
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 而顺逆之理异也。”
差不多就是,别怕, 咱们人多力量大。
就……嗯。】
嬴稷、赢子楚、刘煓忍不住异口同声问:【这傻小子该不会信了吧?】
陈曦点点头:【朱允炆觉得很有道理。】
众人:【……】
嬴稷若有所指的说:【这选继承人,还是得按照能力来,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啊……】
嬴政若有所思。
不过他也不是按照喜好,胡亥那玩意儿真不是他选的啊!
嬴政冤枉!
【其实朱允炆这个时候没有意识到,朝中能打的大臣们,基本上都被他爷爷杀的差不多了。
而藩王之中,燕王朱棣是实打实的能打的。
他身边并没有什么认知清醒的人给他分析形势和出谋划策,只有一些虽才高八斗却不知变通又自尊心极强的书生。
嗯,也就是儒生。
被这么一忽悠,朱允炆那是很赞同黄子澄的话。
所以他登基之后没多久,便开始着手准备削藩了。】
刘邦看了一眼吕后,语气复杂:“这家伙是不是以为我们大汉的皇帝都是无能之辈?”
否则的话,汉朝三四代没有完成的削藩,怎么他一上手就开始要准备了呢?
你准备工作做齐了吗?
刘恒、刘启和刘彻心中都是同样的想法。
毛长齐了吗小子你就削藩?
一样都是开国皇帝立出去的藩王,他们汉朝好歹还不是刘邦心甘情愿的呢,你那可是开国皇帝的儿子,你的亲叔叔。
一旦封出去了,就算是你爹都不一定能搞定,就凭你?
朱元璋也是十分无语,看着堂下的朱标,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立皇太孙是朱标死后的事情,现在朱允炆都刚出生没多久呢,就算是想要跟朱标说些什么,都说不到点子上。
……
算了,反正听了天幕那话,他也打算对藩王的事情上再订正一下了。
总不能继续让后人为了藩王的事情再折腾。
也不能让藩王的事情再一次拖垮大明!
后者才是朱元璋真正下定决心整顿藩王的原因。
【别看朱允炆前面的表现好像很孝顺,很仁慈什么的,但是对待藩王,对待自己这些叔叔们,朱允炆是真正做到了手腕强硬的,
一看就是朱元璋的后人。】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