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朱厚熜还挺孝顺的……】嬴稷感慨了一声, 【就是只孝顺自己的爹,不太孝顺自己的祖宗。】
朱世珍:【……】
他也不知道要怎么说,但是听他们的意思, 好像这是个很不好的行为似的……
最后只能叹了口气。
【我们继续说回朱棣的事情。
到了就藩的时间,洪武十三年的时候, 朱棣就藩北平。
这个时候的亲王拥有被称作“护卫”的少量军队,少的三千人,多的一万五千人。
名义上, 亲王不得干预地方事务。
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亲王可调遣王国所在地的镇守兵。
每有军事行动,诸王都要带领护卫随军出征, 那些在疆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帅,虽身为大将军,有时也要受到亲王的节制。
这些人也就是一开始的朱棣手上的第一桶兵吧。】
【还有一个朱棣后来重用的大臣, 也是这个时候由朱元璋派给他的了。
这个人便是姚广孝。
诸王初封时, 朱元璋都要为他们选一名僧人加以辅佐。
一来是因为朱元璋自己的和尚情节, 他曾经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僧侣;
二来便是他要这些和尚为了去世的马皇后诵经祈福。
不过他可能万万没想到,他给朱棣安排的这个和尚, 在后面鼓动朱棣造反上面那是颇有建树。
这个和尚便是道衍,后面由朱棣赐名姚广孝。】
【姚广孝是一位颇有谋略与学识的人,洪武十五年的时候随朱棣北上燕邸,后来与朱棣交往密切, 十分投缘,
还向朱棣推荐了一位术士,名叫袁珙。
这两人后面都成了朱棣的谋士。
除此之外, 朱棣还设法结纳地方文武官员,以培植自己的力量。
洪武二十二年正月, 朱元璋改大宗正院为宗人府,命朱棣担任右宗正。】
【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其实已经很倚重朱棣了。
当然,朱棣也没有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命朱棣率颍国公傅友德出征,收捕番将阿失里等人。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朱元璋命晋王朱棡节制山西、燕王节制北平各卫将士,凡军中事务,都要启奏朝廷和晋王、燕王。
洪武二十九年三月,朱棣率军北征至彻彻儿山,擒敌将孛林帖木儿等数十人,又追击至兀良哈秃城,遇敌哈剌兀,打败敌军凯旋。
其实晋王朱棡的能力也不比朱棣差多少,只是很可惜晋王朱棡英年早逝。
洪武三十一年晋王去世后,朱元璋命朱棣节制北平都司、行都司、辽东都司及辽府护卫兵马,令他总率诸王防备边患。】
【只可惜,朱棣这么有能力,太子之位还是落不到他头上。
虽然说朱标身为大哥,对自己的弟弟们都有照拂,可是这皇帝之位乃是世间最尊贵的位置,谁又不想当呢?
所以在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引起过诸王,特别是秦、晋、燕王的不满。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招降乃儿不花后,晋王忌惮朱棣的功劳,到太子朱标处发告朱棣不听自己的约束“劳师冒险”,使朱标将此事汇报给朱元璋。
朱棣入朝,晋王又言语冒犯朱棣,还派人在燕王府内监视,搜求朱棣的“国中细故”,燕王每入朝,太子“数以语见侵”等等,其间剑拔弩张之势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