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李景隆带了五十万兵, 听起来好像很多很可怕,朱棣还真是一点不害怕,甚至还高兴起来。
他对李景隆是这么评价的:“李九江, 豢养之子,
寡谋而骄矜, 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 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
汉高祖大度知人,善任使, 英雄为用,不过能将十万,九江何等才而能将五十万?
赵括之败可待矣。”
李景隆, 缺乏计谋又骄傲自负, 外表强硬而内心缺乏勇气, 刻薄善妒却又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如今朝廷将倾国之兵托付于他, 纯属自坑。
汉高祖刘邦那么知人善任的人都只能领兵十万,李景隆何德何能统领五十万兵马啊?
赵括纸上谈兵的事情,很快就能重现了。】
被提到的李景隆:“……”
他的脸色难看的要死。
先别说现在正是建文帝想要任命他的关键时刻,就算不是, 有这么一段话他还能有什么未来?
都是这个燕王朱棣!!!
如果一开始李景隆多少还有点无所谓, 反正是朱家的皇位,无论是叔叔坐还是侄子坐对他们朝臣而言都没什么大差别的话。
现在的李景隆的想法就是是头猪坐在上面都行, 那绝对不能是朱棣!
……
当然,这是在他没听接下来战况的想法。
【十月, 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挟持了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兵力骤增。
毕竟李景隆那边有五十万人,哪怕是五十万头猪都没那么好处理呢,多点帮手总是好的。
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是这个时候的北平虽然没有朱棣坐镇,却也有着一个强有力的后方定海神针。
那便是朱棣长子朱高炽。
这位的具体事迹我们等后面再说,现在还是说他是如何护卫北平的。
朱高炽命人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
朱棣很快率领大军自大宁返回,于郑村坝大破李景隆军。】
【大败之后,李景隆被迫退军德州。
朱棣趁机攻打蔚州、大同,引李景隆派兵救援、劳师无功。
这个时候朱允炆也发现了自己这边其实不占什么优势,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的职,以缓燕师。
这一缓其实也没缓了多久,第二年四月,朱棣便和李景隆又战于白沟河,
当然了,没什么意外的,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
济南此时的带兵之人乃是山东参政铁铉和盛庸,反正比起李景隆是很有本事的,
两人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吃了一次败仗。】
【这让朱允炆很激动啊,他们这边终于有可以让朱棣吃瘪的人物,
所以九月,朝廷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
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
这简直是让朱允炆飘了起来,这个时候也就不想着跟燕军示弱了,第二年朱允炆便恢复了齐泰、黄子澄的官职。】
【这也太沉不住气了。】嬴稷微微摇头。
作为战国大魔王,嬴稷虽然自己不亲自打仗,可是也知道骄兵必败的道理。
尤其是战场上形式瞬息万变,没有将敌人彻底打死打残的时候,就不能确定到底谁是赢家。
这样骄傲的场景他也似曾相识,哪怕死了这么多年了,回想起来当年长平之战后的情况他也后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