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人家这么好, 人家领你的情了吗?】
陈曦这话一出,嬴稷就笑了:【丫头,你这就有些肤浅了。
这朱高炽如此, 才是聪明的表现。】
陈曦:【是这样,但是憋屈啊!】
【啊?为啥?】朱世珍没听懂两人的对话。
【朱高炽是不受朱棣喜欢的, 他如果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可能更会被朱棣不喜。
但是在朱高煦做错了事情的时候,朱高炽是宽宏大量替他求情, 这高下就立判了。
而且这还是阳谋,哪怕是朱棣知道朱高炽这个想法有点表现自己的意思,那肯定心中还是会觉得懂事的。
好感度肯定会刷新很多。
不过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 这么一个为非作歹的人不能得到惩处的人,他们会怎么想?
而且朱高炽被折腾那么多回也折腾不回去,难免看得人心中憋屈。】
陈曦叹了口气:【当然了, 我也知道政治博弈没有我们普通人想的那么简单。】
【在朱高炽的谋划和隐忍下, 他这个太子虽然经常有被换的风险, 可是最终还是平安无事的当下来了。
并且每次在朱棣出征的时候,他都是作为太子监国的。
也就是说, 在永乐朝的时候,朱高炽还真是常务副皇帝。
在朱棣驾崩前,皇位也是顺理成章的传给了朱高炽,
同时赐朱高炽玉押曰“人主中正”。
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秘不发丧, 军中一切如常。
同时, 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
陈曦顿了顿, 【嗯,朱瞻基就是朱棣的好圣孙。】
【在这个时候, 朱高炽要做的就是稳住局势。
只要稳住了,他就能赢。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二日,朱高炽召见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荣、杨士奇等心腹讨论布防事宜,同时又与礼部尚书吕震议定明成祖丧礼,加强京师的防务。
由于朱棣北征,故军队精锐具随其行,而驻扎在京师的兵士多老弱。
所以为了保卫京师安全,八月四日,朱高炽立即遣书谕随征的宁阳侯陈懋、阳武侯薛禄,命其率领原随驾精壮马队三千里驰回京。
现在的京城可是紧临着边界呢,没人镇守那可还行?
五日,再命附马都尉沐昕掌南京后军都督府事,命太监王贵通率下番官军赴南京,镇守宫中诸事。
最后,召前户部尚书夏原吉“同议合行典礼”。
直到皇太孙朱瞻基迎接到明成祖遗体,方公开发丧。】
陈曦说这段话说的很快,紧张感也是很足,说完之后整个人都松了口气的感觉。
【经过这一系列的准备,终于在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朱高炽正式登基,颁布了大赦令,并定次年为洪熙元年。
登基之后,朱高炽命英国公张辅掌管中军都督府,阳武侯薛禄掌管左军都督府,安远侯柳升掌管右军都督,立即恢复前户部尚书夏原吉的职位。
即帝位之初,朱高炽赐蹇义、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刻着“绳愆纠缪”的银图书时,表示“军国之务重,须卿等协心賛辅,凡政事有阙失,或群臣言之,而朕未从,或卿等言之,朕有不从,悉用此印密奏以闻……
君臣之间尽诚相与庶几,朝无阙政,民无失所,而朕与卿等皆不负袓宗负托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