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张辅, 这也是从靖难之役走过来的老臣了。
可谓是四朝元老。
张辅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累封新城侯。
永乐四年,以右副将军随成国公朱能南征安南, 旋即接任主帅,屡战告捷,
于次年灭亡胡朝,改安南为交趾,设交趾布政司。
战后因功受封英国公, 予世券。
自永乐七年至永乐十三年,三次以总兵官讨平安南叛乱。
先后四至交趾,史称他“凡三擒伪王, 威镇西南”。
永乐二十年至永乐二十二年间,参与朱棣的第三、第四、第五次北征。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改掌中军都督府事务, 进位太师。
宣德元年, 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
宣德四年, 虽然被解除兵权,加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 仍参与谋划军国要务。
朱祁镇即位后,加号翊连佐理功臣。
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张辅的话都是很有分量的。
哪怕是王振,在没事的时候都不敢去惹这位。
所以在听到张辅说话的时候, 朱祁镇哪怕是脸色不好, 却也没有再说什么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朱祁镇发现, 除了少数几个官员,现在朝堂上大臣们看他的眼神都不是特别温和。
所以还是老实一点吧。
等天幕说完, 再找你算账!
朱祁镇心中暗暗道。
反正在他心中,已经是把朱祁钰的结局安排好了。
【朱祁钰这个皇帝做了时间并不久,但是他的贡献是肉眼可见的。
尤其是他前后对比的都是朱祁镇这个烂人,就显得格外厉害了。
由于连年的征战和瓦剌的劫掠,在加上内地的水患,全国灾区连连,饥民遍地,
朱祁钰针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巩固大明江山。
政治上他广开言路,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
不过朱祁钰也不是没有任用宦官,他也用了太监成敬,
但是和王振不同,成敬是永乐二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后派为山西晋王府奉祠,后因案充军改腐刑而为黄门。
为人谦逊,虽然受到皇帝重用,但并不揽权。】
【不是说重用宦官不好吗?】朱世珍忍不住抬杠,【怎么这个就好了?】
【这不是有对比嘛。】陈曦耸了耸肩,【跟王振比起来,成敬是真的很不错了。
更何况,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群里,都会有好人,也都会有坏人。
只是皇帝们对宦官的态度太极端了,要么就是一点不信任,要么就是太过信任。
这两种都不好,其实是需要在其中把握一个平衡的。】
皇帝们此时都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