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这个行为实在是让很多皇帝们很惋惜。
如果不是只有他们的老祖宗在天上, 而在天幕上出现的寓意也不大好,他们都想要上去说说这个皇帝了。
胆子这么小做什么啊!
既然已经看到了这种好处了,还不赶紧扩大规模?
畏畏缩缩的做什么呢。
那日本确实不应该去通商, 但是其他的地方完全没必要太过约束嘛!
而且那日本,打下来不也挺好的?
他们又想起来陈曦之前说的, 朱载坖幼年时候的遭遇,皇帝们沉思片刻。
看来对孩子的教育,也还是需要抓上来的。
万一日后他们的孩子真的继承了皇位成为了一个有为的君王, 结果因为好色给把自己好死了,干点好事还畏首畏尾的……
不行,绝对不行!
但是中间如果给的自信太过, 又搞出来一个隋炀帝二代,那也是让人受不了的。
皇帝们心中也是感慨的吐了口气。
当皇帝不容易,培养下一任皇帝更不容易, 一不留神就培养歪了。
现在陈曦说的基本都差不多了, 除了少数明朝的皇帝, 那都知道自己的后人是什么样的了。
后人优秀的还好说,不优秀的那真的是头都大了。
怎么改都是一个大问题了。
【说完隆庆开关, 剩下的就是俺答封贡了。
俺答是蒙古那边一个部落的首领,也就是说,此事其实是明朝少数以非军事手段解决与外族敌对关系的事件。
此事发生于隆庆五年,在明朝中央内阁大臣高拱和张居正的策划下, 加上地方上的宣大总督王崇古及大同巡抚方逢时操作下,
成功把握把汉那吉与其祖父、鞑靼首领俺答因家事争执而降明的机会,达成了封贡及互市, 结束了近二百年的敌对状态。
明朝又凭借在铲除赵全等汉奸之后,削弱了鞑靼内部的组织力, 形成了往后上百年,明朝北边绝少爆发大规模战争的格局。】
【这件事的好处是明朝北边,的确上百年不用兵革。
虽北边亦有说“俺答既入贡,边防大驰,军饷皆入帅囊。
啖寇之外,间以遗京。近边之卒,馁瘠无复有生理。
而板升生齿日繁,强硬无赖,议者忧之.”
但在大明的历史上,至少已经达到止战之效,因此俺答封贡,实为成功。
从此,明朝每年节省的军费不下百万,边疆贸易由此兴盛。
同样,辽东、蓟镇塞外的土蛮部也是屡屡骚扰明朝的,
在听说俺答封贡也以军事施压的方式来要求与明朝建立封贡关系,
但明方始终拒绝,并采取强硬态度,击退其骚扰,这种对蒙方略被称为“东制西怀”。
也就是说,朱载坖这个怀柔处理的方式,是有着对比和选择的,不是你要来朝贡我就要答应你。】
陈曦顿了顿:【虽然我能理解当时的明朝人,对蒙古人的深仇大恨。
但是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其实就是这么一次次的融合来的。
像俺答封贡这种软硬兼施的处理方式,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一个国家如果处理民族关系只能一次次的打仗也太累了,恩威并施,让他们知道有直接可以灭亡他们的实力,
还能给他们足够的好处,让他们知道依附比对立要强……
他们才会在你面前变成一个载歌载舞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不是能征善战的侵略者了。】
皇帝们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