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说的一个敢说一个敢信, 那是有双重意义的。
一重是说袁崇焕敢说“五年平辽”,朱由检就真的敢信;
另一重是说朱由检说配合不听信谗言,袁崇焕也真的敢信。
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两人还是挺相配的君臣来着。
【两人都很自信爆棚,且互相吹捧。
袁崇焕又请求吏部和兵部的用人、户部的转饷、工部的制造都要配合自己,
也不可听信谗言,朱由检亦一一应允,
指示各部尚书配合袁崇焕, 允诺不听信任何谗言,又赐给袁崇焕尚方宝剑,随后袁崇焕前往关外前线。
袁崇焕到任后, 整顿防务,委任祖大寿守锦州、何可纲守宁远、赵率教守山海关,对外联络明朝藩属哈剌慎朵颜三十六家, 开市给赏, 加以安抚。】
【但是袁崇焕这个人, 说好听了点有雄心壮志,实际上是志大才疏, 目光短浅之人。
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去揣摩领导的心思。
他在得到了朱由检承诺之后,就真的觉得自己可以了。
我们来看看他被重用之后都干了点啥。
首先在崇祯二年六月初五日,袁崇焕以先斩后奏的方式杀东江总兵毛文龙于双岛,接着上疏请罪。
要知道, 毛文龙可并不是什么小兵, 一个东江总兵,一个边防大将, 袁崇焕说杀就杀了,将皇帝放在哪里?
你都不说是自己人了, 就算是你弄到了一个俘虏,要杀要剐也要问一下上面的意思吧?
在这点上就能看出来,袁崇焕实在是没有什么政治头脑。
而且这点上也埋下了袁崇焕后面被杀的伏笔,像朱由检这么一个人,是没办法忍受自己的臣子如此无状的。】
【紧接着,袁崇焕夸下海口,要在“五年平辽”的话也被打了脸。
崇祯二年十月下旬,后金大汗皇太极在西征蒙古途中决定掉头攻打明朝,
兵分三路突破大安口等处长城关隘,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战死于遵化,袁崇焕率关宁军从宁远回防蓟州镇,亦堵截失败,
后金军于十一月二十日兵临北京城下,是为己巳之变。
袁崇焕率军救援北京,在广渠门外与后金军激战,迫使后金军退却。
你别说是“平辽”了,甚至你都让后金打到北京城下了,
这让对他信心满满的皇帝怎么想?
更何况,朱由检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袁崇焕如果能回应了他的期待还好,如果不能,那只能是更恨了。】
袁崇焕:“……”
他背后出了一身冷汗,他第一次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居然有这么大的隐患,居然让皇帝对自己如此不满……
【十一月二十三日,朱由检在平台召见袁崇焕、满桂、黑云龙等将领及兵部尚书申用懋等。
袁崇焕穿着青衣玄帽入宫,强调形势严峻,朱由检“慰谕久之”,袁崇焕又请率兵入城,朱由检不许,赐给他貂裘和银盔甲后结束这次召见。
大约与此同时,温体仁已上密疏弹劾袁崇焕通敌,据说皇太极也使用了反间计,让被俘的明朝太监听到汉人将领鲍承先、高鸿中等谈论袁崇焕里通后金之事,然后放回北京。】
陈曦顿了顿,【其实在这里,还有一件事情是跟此事相关联的。】
【那就是袁崇焕私自和后金议和。
在《清史稿》和《明史.袁崇焕传》中都记录了,袁崇焕曾经私下里偷偷与后金议和,且在朝廷不知情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