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秦朝宁他们回到书院给孙夫子禀告了相关事宜后, 孙夫子便让他们自行离去继续温书或是去内院打打五禽戏,八段锦。
他们这批应试的学生,已经好几天都没参与到书院学生们的集体晨运活动里。
晨运这个词, 是在东篱书院学子们之间流转起来的,偶然被孙夫子听到了, 他觉得倒也贴切,便也延用了。
这之后, 孙夫子在藏书室沉思了许久。
他的学生们今日回来告诉他有关华风书院的学子们的事情,让他想起了一些尘封多年的事情。
翌日, 他决定把举试班甲乙班全员都喊到了一起。
看着底下青葱,精神奕奕的少年们,孙夫子的目光顿了顿……咳,其中还有一个垂髫小童。
真是让人看着就操心的崽们。
“……今日为师不讲课业, 为师打算给你们讲讲为师自身举试的曲折经历。”
孙夫子拿起书案的戒尺拍了拍桌面, “你们务必认真听,且记下其中要点。”
“是!”底下众人齐声应道。
接着,孙夫子喝了一口茶后, 才开始把自己举试的经历,还有县里王举人以及其他几位秀才的经历娓娓道来。
他先点明, 很多学子刚开始走上举试这条路, 会对很多事情具有美好的幻想,总以为自己有才学就足够了,定能科举一片坦途, 甚至于官运亨通。
这是错的,纯做大梦。
实际上, 真正踏上科举这条路后,从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人, 身上所具备的特质,定然不仅仅只有才学这一项。
自身的学识,只是科举的基础必备条件。
在扎实的才学之后,是大智慧、心智、认知、城府、随机应变的灵活性、自身运气、个人身体健壮程度……这其中,若有过分缺失者,注定不可能成事,更别谈成就大事。
孙夫子今日准备给底下学子们讲的旧事有好几桩。
他最开始讲的,是在他自己身上发生的旧事,发生于他去南州城参加院试期间的两桩遭遇。
当年就是因为这么两遭,让他的院试考了三次,足足费了九年才考上的秀才,让他们阖家同样受了不少罪。
其中第一遭事,是在他第一次赶考院试,长途跋涉赶到了南州城后所发生的。
当时,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一所破旧的客栈大通铺入住。当晚住下,他就被同一间下等客房的学子们热情邀请一块做学问,交流应试心得。
只身在外,弱冠的孙夫子还是第一次遇到这般热心的学子。他们不仅会在学问上互相帮助,在生活小事情里也热心得很。
这里面譬如,日常打个热水,去买些吃食回来,倘若他们自己要去做的事情,均会随手就帮其余人做了。
接连半旬的日夜相处下来,他们这个普通廉价客房里的二十余个学子,自然而然地感情好得都快要结契似的。
要知道,大家都是孤身来到大州城的贫穷子弟,下意识就更加惺惺相惜,更能主动理解对方境况中的不容易。
而他们之中那几位多年考不中的学子,他们这些新来的学子还会竭力宽慰对方,开解对方,诚心祝愿对方逢考必中。
结果,直到院试应试那一天,他们这个客房里的学子们都出事了。
他们一觉醒来已经是日落时分,任凭他们狂命往贡院赶去,院试第一场已经与他们无缘。
当他们六神无主,惊慌失措,惶然无助地跪坐在贡院门前,痛哭流涕地跪求考差开恩,都于事无补。
错过了这一遭,就得又三年。这般令人不甘地错过应试,个中苦楚,只有他们才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