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秦朝宁回到家, 秦柳氏他们这会儿在院子里,和几个从仆忙活着晒冬被。
他们看到秦朝宁回来了,其中一人上前帮他卸下箱笼放回去房间。
“有劳杨叔了”, 秦朝宁对眼前这位四十来岁的汉子说道。
闻言,对方憨笑道, “小的该做的。”
秦朝宁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他不干预家里的太多事情, 管家的事都是他爹和娘亲做主。
老杨叔一家三口,是他爹前两年买回来的从仆。老杨叔和杨小豆日常帮他爹秦石干活的多, 杨婶子就基本上都是帮他娘亲干活为主。
秦朝宁走过去竹架子处,问他娘亲道,“娘,这么早就开始晒被子了?”
“早些晒好, 等过几日降温来得又急又突然的时候, 就刚好用得上了”,秦柳氏看着他,突然纳闷道, “幺儿,你是不是长个头了?”
“衣身好像短了些。”
闻言, 秦朝宁眼睛都亮了, “真的?!”
他开心自己打量自己身上的衣裳……不过,看来看去,都没看出什么来。
见他这副着急的模样, 秦柳氏笑了笑,让他先忙自己的事情去, 晚些她带上裁衣绳过去给他量一下身量。
听罢,秦朝宁满脸乐呵呵, 飞快地回房去了。
集贤堂那边,孙东家催他两个多月了,话里话外都让他赶紧写多一两本小说。
孙鹤轩的意思是,雁南归,秦朝宁的这个笔名,现在别提多受人喜爱了。
他的书籍不仅仅在学子们之间有名气,还特别受那些闺阁姑娘们欢迎,连说书人都乐于排上两场雁南归先生的戏。
做生意也是要讲究个一鼓作气的,孙鹤轩建议道,趁着他的《小狐狸与书生》,《满级小道士记事录》,《女官不做下堂妻》,《农家子修炼成神》……卖得脱销,何不再多写些?
好为上京攒些银钱呢!
秦朝宁则是当时提议他,可以再多找几个学子来写同类型的小说,这样他也不必经常往他们家跑。
他的言下之意是,那些题材都不难写,让别人写也可以。
谁料,孙鹤轩甚是坚持,明言不一样。
有的书坊最近也开始印刷多种题材的小说,但是里面内容真没雁南归笔下的那种感觉。
听罢,秦朝宁倒没想明白。他的精力主要还是在举试的学习上。
而且,老秦家经过这几年的积蓄,支撑秦朝宁上京赶考的银子是不缺了的。
祥记那边每月的分成不少,集贤堂书坊这边的也是,加上秦晚霞自己的铺子明和堂的收入,还有秦石在城外的养鸡场的收入……笼笼统统下,他们家的攒下的银子约莫也有好几千两银子了的。
不过,看在孙东家这般执着,秦朝宁就只好应下,然后回复他得了空就继续写。
秦朝宁没注意到的点是,虽然小说的套路都如出一辙,但是他的文字里面的人物,有种精神上的自由和个体上的顽强生命力。
内容不存在说教,不存在教条,不存在儒学、法学等的束缚,人物是完全独立的个体,所行所言,只为了追寻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意愿。
这才是那些人为何这般喜欢雁南归的缘故。
在房间里,秦朝宁这会儿在打大纲草稿的是一本穿越文。
他想写几个不同的年代进去,把时代变迁浓缩为百姓们认为的“桃花源”世界。
他在心里掂量了片刻,觉得这些信息的传播,套上了志怪小说的皮,大抵上能够通过监学官们的检查。
为了通过检查,文章内需要避开任何有映射朝廷与政策相关的字句,只为了写故事而写故事。
傍晚时分,秦晚霞和她会些拳脚功夫的贴身婢女柳三娘就回来了。
她们抱着大包小包的,进家门后就把吃食的那些给了杨婶子,其余的包裹就按人分给了家里人。
秦朝阳比她们俩回来得早些许,接过自己的那份包裹,好奇地问道,“二妹,这是给大哥买了啥?”
“首饰”,秦晚霞促狭地笑着应道,“两副呢。”
闻言,秦朝阳愣了愣,反应过来后就尴尬地抬手挠了挠脑袋:“……”
闻言,秦柳氏不由得也笑了,“你大哥相看的那户人家,还不一定答应这头婚事。”
一旁的秦朝宁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大哥已经去相看完了吗?后续如何如何?”
他立马跑过去秦朝阳身侧,双眸充满好奇地看着自家大哥。
非常想知道姜士秋的小妹和他大哥有没有互相看中嗷!他是不是要有嫂嫂了!!
“咳,你们莫多想”,秦朝阳帮忙把桌面上的包裹整理整理,实话说道,“姜姑娘家境这般好,人也长得好,能挑的人家太多了。”
他觉得自己一无功名在身,二无家业在手,别人总不能图他人好,性格好吧。
秦晚霞不同意地摇了摇头,“大哥你这般俊朗,姜姑娘怎么会看不上呢。”
“大哥且等几日,看看那边媒人怎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