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宁在草稿上把题目一和题目二的两篇八股文, 题目四一篇策论写文,时间已经到了晌午。
考官们期间巡场了一次廊檐这边的号房,考差们在学子们埋头苦写的时候亦轮换了一次人马。
这会儿, 相邻的号房里都相继传出了窸窸窣窣收拾物什的声音,秦朝宁便把木板上的纸张笔墨也都整理好放置一边, 拿镇纸压好。
然后,他拿碳炉子和小陶锅, 蹲在地上给自己做了一锅胡豆腊味饭。
等饭好了,他在上面放了些许猪油渣, 拿勺子把锅巴刮下来,整锅腊味饭搅拌均匀才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因为早上的时候有些紧张,他把朝食的鸡蛋和饼都忘记吃了。这会儿饥肠辘辘,他的饭量就大了许多。
这个小陶锅做出来的米饭, 若是拿寻常的碗来盛, 也有两碗多的量。秦朝宁这会儿把它吃得一干二净。
等他吃饱了,他往陶锅里倒入些许水,简单冲刷两次, 洗锅水倒入号房里的小瓦盆。
这之后,他就按照他娘亲和二姐教的, 把从家里料理好带过来的半根棒骨、一小块排骨、一只鸡腿、桂圆干、红枣、人参片、枸杞放进去。
待倒入了水后, 盖好锅盖子,他就任由它在碳炉子的余热上熬汤。
秦柳氏和秦晚霞叮嘱他的话是,在里面得呆足足九天呢, 后面几天没办法吃好,前三天总该费点心思, 让自己吃饱吃好点。
人,吃得好, 心情都会好几分,面对考卷指不定脑子更灵活了。
说实话,秦朝宁觉得自己可能是整个贡院六千余名秀才里面唯一一个带了这么多材料进来,也可能是南州城贡院有史以来第一个应试期间熬汤的学子了。
“……”
算了,反正他在半露天的号房,哪怕炖好了,香味也不会影响到别人的吧?
秦朝宁摇了摇小脑袋,重新把注意力放回在答题这件事上。
四道题目,还差一道诗。
他花了一刻钟的时间,搜刮记忆里关于山的典故,来凑这首五言八韵诗。
时至今日,诗词歌赋仍然是他的弱项。
然后,他把草稿用纸上的文章重新检查一遍,确认没有想到需要修改哪里的,才把正式的答卷从竹篓里拿出来,开始准备把草稿用纸上的内容誊写上去。
字体这里,他用的是楷书,字字工整。
皆因,南州城内传了许久的消息都是说的,本场乡试外帘官中的誊写官们年纪都稍微偏大。
答卷上的字如果太有个人风格,或是文章字数过多,历史上可是真实发生过誊写官们由于看得头昏眼胀而抄错字,或是心生不喜而抄漏段落等事情。
这些事后都是无法追究,无法申诉的。
等秦朝宁把所有内容都准确无误地誊写完毕,时间上差不多已是酉时三刻。
他把答卷上的墨晾干后,才朝外面驻守的考差举手示意缴卷。
考差上前收走了他的草稿用纸、考卷和答卷,并叮嘱他戌时前不得离开号房。
闻言,秦朝宁点了点头应下。
这意思,就是全员结束本场考试前,学子们都得呆在自己的号房。
于是,他就干脆准备吃晡食。
碳炉子上熬住的汤已经好了,随着他把锅盖打开,那香味飘出了老远。
附近两排号房的学子们:“……”
疯了吧!来贡院做这么香的饭菜!
不看看现在才什么时辰吗?太阳都没下山,吃什么吃呀!这样的人怎么考上的秀才的!!
他们的内心疯狂地诽腹着某个散发浓郁香味的号房,不少人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还有的肚子莫名就饿得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