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128.大哥二姐

传胪大典后的第二天, 天子赐琼林宴,所有今科进士,文武百官四品以上的都要出席。

秦朝宁和陆杰修在参加琼林宴的筵席上, 被黄致远与同年们频繁找茬。那架势活像,他们两人都被同科进士排挤了。

而在场的官员们均没有出言帮此二子解围, 权当看看他们是何性子,是否灵活机敏应变的人。

人精太多, 陆杰修和秦朝宁被那些一句话绕几个弯的人烦得不行。

所以,任凭琼林宴上山珍海味, 佳肴甚多,这对于秦朝宁和陆杰修而言,都有不由得产生了几分索然无味。

人间当真处处草台班子。

外面的普通老百姓们如何能够想象得到,进士撒泼其实如市井小儿无异, 除去那点身份角色, 内里不过也都是七情六欲的人。

翌日,所有进士都早早到了礼部领取朝廷赏赐的衣物、五两纹银,以及五十两牌坊银两。

在之后, 他们又被安排去了孔庙行释褐礼,这才结束了所有进士科流程, 可以各奔东西了。

而秦朝宁、陆杰修、杨乐三人则需要在十日后就到翰林院报到。

为此, 他们都没打算在这段在时日里离开京城。

时间仓促,返回祖籍之地再回来京城远远不够,无谓增添苦恼。

因为陆杰修高中了探花郎, 陆府那边再次大摆筵席。

陆杰修的高中,对于整个陆氏家族来说, 意味着后继有人,他们家族一代代延续的担子, 在杰字辈有人能够挑得起来。

这是陆家家族里的大喜事,所以比之对上一次,宴席更隆重了。

这一次,他们同样给秦家下了帖子。

秦家一家子开开心心地收下帖子,没多想什么,径直告诉来送帖的管事,他们一家会准时到贵府上。

这之后,秦家在家里,一家子也好好庆贺了一番。

他们觉得倘若邀请韦大人、陆父陆母、刘阁老他们,反而会使他们为难。

一是没得让别人纾尊降贵,二是免得给他们招惹是非。

所以他们还是自己一家五口,加上府上老杨叔他们做了两桌席面,简单地庆祝了秦朝宁高中一事。

随后的次日,就是秦朝宁自己再次拎着礼品,逐一往韦府、刘府、国子监博士的府上跑了一趟。

韦府里,韦之贯叮嘱秦朝宁,日后即使无需再考科举了,也切莫懈怠了学问。

闻言,秦朝宁乖顺应下。

韦之贯看着眼前这个自己算是看着他长大的学生,他抬手摸了摸他的脑袋,语重心长道,“朝堂上的路,万事需谨慎有加,内有锋芒,外而不秀。”

“学生谨遵先生教诲。”秦朝宁行作揖礼,认认真真地应道。

而韦之贯看着他的发顶,想了想他仅有十三岁,心里对于他是否能够适应朝堂上的尔虞我诈,着实没底。

他前不久可是听说,新科一甲三人的殿试答卷在翰林院可是传阅了一遍。因着曹尚书的缘故,他自己在外廷也看到了那几篇文章。

那样的文章,乍眼一看确实会觉得异想天开,字里行间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但是,待他们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完后,像秦朝宁文章中对于海外外循环以及国内经济内循环的理论,又会冲击着他们,让他们觉得存在可行性。

只是,哪怕新一代的人如朝阳般灿烂热烈,也没人想做被前浪拍翻的后浪。

他觉得秦朝宁在踏入朝堂后,大概率会吃些苦头。

于是,他又捡了些从忍耐到爆发的历史人物纪事给这个学生讲了讲。

顺境时如何,逆境又如何,韦之贯如老长辈一般絮絮叨叨了许久。

而刘府那边,刘旭就直白很多。

他用大白话告诉秦朝宁,趁着这几日还没去报到,在家里就好好想想,后续在翰林院要怎么度过艰难的三年吧!

新科的一甲进士,二甲进士接下来都会进入到翰林院,经历为期三年的任职。

等到下一次会试,这些一甲、二甲进士才会进行散馆考核,决定他们的未来的去向。

至于他们这些人最终是去六部,是外放,还是留任翰林院,目前皆是未知之数。

但是,非翰林不入内阁,留任翰林院的竞争,是最异常激烈的。

而能够在翰林院里留下来的,经历三年又三年考核的那些人,无一例外都是人中龙凤。

听完刘阁老的话,秦朝宁瞬间联想到了琼林宴上的情景,尔后又想起了韦先生的教诲,便愣了愣神。

他心里想到,看来他在翰林院实习的三年,不会很太平呀。而韦先生和刘座师眼下,都已经看到了必然发生事件的概率。

此时,刘府书房里还有一个人在的。他是刘旭的长子,刘明亮,如今是在任翰林院侍讲。

在他听完自己的爹这般说后,立马安慰秦朝宁道,“师弟无需太担忧,师兄我亦在翰林院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