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152.回京

卢忠贤的表现让不少官吏都忍不住抬眸看了他一眼。

众多官吏猜想, 这次恩科不会再来一个盐边县状元吧?

瞧瞧,这个学子把历帝哄得也太开怀了。

见状,无论是新科进士们, 亦或者是官吏们,所有人都心思各异, 多少有些不满。

同一个地方要是出来两个状元郎,这件事不会让他们感到开心, 只会感到膈应。

在他们看来,老乡情谊的关系, 比同年关系还要稳固。

秦朝宁如今势头这般猛,保不住这些人将来都会成为他在朝堂上的一分势力。

他们知道秦朝宁功劳多。

但是,这不代表他们愿意看到别人官途亨通,半点阻力皆无, 日后步步高升。

在朝堂上, 有多少官员在一个坑里干了几十年,都没升过一官半职的!!

然而,历帝在饶有兴趣地听过盐边县趣闻之后, 事后做出的殿试排名却并未如卢忠贤谋划的那般,亦未如朝臣们所想。

卢忠贤在历帝眼里, 和那些假模假样的文官太像了。

他最近和朝堂上的文官们总是意见不合, 但是文官们又拧成一团,团结得很,连他想纳个爱妃都天天弹劾。

历帝心里憋着一口气, 都快呕死了。

他都当皇帝了,普天下最贵重的一个人, 他抬举他自己心爱的人还没这个权利吗?!

所以,他直接把卢忠贤的排名压后了。

数日后, 待到了恩科放榜,卢忠贤的名次仅位列二甲。

榜纸一贴出来,卢忠贤顿时大惊失色。

他万般不得其解,讷讷道,“为何如此……不可能呀。”

由于他过于震惊,使得他差点儿就在等待放榜的诸位学子间失了态。

不过,他还是很快就稳住了,面上立即装作表现得对荣誉很是坦然。

事已至此,他也没办法,指甲都快掐进掌心的肉里了。

对于那些学子们这会儿的劝慰,他还要一一道谢,把面子功夫做全了。他这下,心里更梗塞了。

但是周围的新科进士们见他这般宠辱不惊,面对失利还能维持如此风度,他们对他的个人感到更信服了。

连恩科新科一甲的三人,都不由得为卢忠贤感到可惜。他们在庆幸自己高中之余,又有一丝愧对于他,当下便都均对卢忠贤释放善意。

“卢兄您的前途定不会止步于科举的。”

“是呀是呀。”

……

“诸位仁兄真心善,在下谢过大家。”

卢忠贤把他们三人的情绪和心思都看在眼里,态度即刻变得很是隐忍,强作坚强似的说道。

然后,他反而还宽慰他们三人,并表示替他们高中感到开心。

见他这般处事,让一甲三人的愧疚感更甚了。

毕竟卢忠贤会试成绩比他们高,可见学问是实打实的。

此时,又见他君子之风如斯,他们三人就更恨不能从此与他称兄道弟。

自此,卢忠贤开始了他在京城往上爬的帷幕。

另一边,远在豫州的秦朝宁对于京城的恩科结果就没关注。

他和朱知府他们的精力,至今还是在黄河流域分段治理上面。

直到正历十三年,秦朝宁在豫州的第三个年头,整个豫州的经济民生都比早些年有了很大的转变。

豫州城内渐县繁华,半点没了正历十一年那般简陋。大街小巷里,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多了太多。

这一年,豫州的特产经济在宣国全国内开始有了名气。

干果、果酒那些的销处不仅仅是京城了,像冀州、兖州、 青州、 徐州、 扬州、 荆州、 梁州、 雍州、南州等地,也都有不少杂货铺子上架了豫州特产。

豫州老百姓们的生活肉眼可见地在变好。

朱知府他们在秦朝宁的建议下,还开始在豫州境内开设多个学堂。这些学堂都是由豫州府衙从煤炭的获益里面拨款,免费给所有贫困百姓家的孩子启蒙。

尔后,他们又把孤独鳏寡群体的安置,通过开设德善堂救济,来展开全境内的针对性帮扶。

这些支出也都是依赖煤炭的获利。

这下,豫州的盛况出现了,全境内人人有活干,人人有活路,老人孩子都有所依……有种只要人活在豫州境内,都能有得穿有得吃,日子有滋有味。

于是,豫州的各种消息飞快往外传。

在其他州府讨生活的那些百姓,或是遇到天灾人祸的,或是有各种缘由难以维持生计的,听到豫州的情况后,都毫不犹豫开始往豫州迁徙。

这使得豫州,历史以来第一次迎来了人口的爆发。

又一年下来,兴文教、增人口、黄河得到初步治理、民生安稳无患,豫州上下的官吏不出所料在今年的政绩考核又是人人皆优!!

正历十三年年底,朝廷嘉奖豫州官吏,从奖励纹银若干,到官位升迁,全豫州官吏全员皆有。

圣上还在圣旨里赞扬他们,豫州官吏们堪当宣国官吏典范。

于是乎,府衙上下全体官吏在接旨后,均鼓舞欢忻。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眉飞眼笑,乐得人都傻了。

其中,朱知府高升京官正四品佥都御史。但是,圣旨里明言他需留任一年豫州,让豫州所有事务彻底交接到新任知府手里,才可以动身入京上任。

而秦朝宁,圣旨里同样让他留任豫州一年,也是为了协助新任知府能够顺利接手豫州黄河治理事务,以及各项民生事务。

至于他官位的后续安排,圣旨里就只字未提,只是让他明年年底返京后听候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