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159.海上战船

正历十五年七月中旬, 秦朝宁与临聿府城府衙诸位官员,在对临聿府城以及周边的经商富户、士族们达成了针对临聿府城港口与开海禁一事的首批出海权的合作意向。

富户们、士族们以出资集资的形式能够拥有港口未来放开后的部分土地使用权,以及第一波出海船引和入口关税减免特权。

自此, 临聿府城修港口的银两有了,重建临聿府城造船厂的银两有了, 募集海兵一事的军资有了,火械的批量制造军费也有了。

七月下旬, 秦朝宁与李知府等人共同拟出一份奏折,加上南下的文武官、东厂等人其中的代表人员共同在奏折上签字, 盖下各自的印章,把开海禁一事的进展,快马加鞭上报朝廷。

与此同时,朝堂上, 杨誉良杨首辅请求致仕一事正式得到圣上的批准。

君臣之间, 相互在太和殿里上演了一出道不尽的不舍,诉不尽的衷肠,挽留与辞别。

历帝在这之后, 当着文武百官下旨批准了杨誉良的致仕,并且提拔刘旭刘阁老为最新一任的内阁首辅, 吏部尚书曹明洋升迁为内阁阁老之一。

而秦朝宁, 待临聿府城的一应事务安排妥当,他就返回了盐边县一趟。

他与他爹娘先是去拜访了柳家,见过年迈的柳老爷子, 柳老夫人后,就接着去了东篱书院拜访孙夫子。

几位老人如今的身子大不如从前, 甚至还有些头脑不清醒了。秦石、秦柳氏夫妇俩触景生情,见过后都不由得感到伤怀。

生老病死乃人间常情, 秦朝宁纵使同样伤感,仍是打起精神来好好陪了他们两天。

期间,盐边县县衙的诸位官吏都来给他请安,秦朝宁以回来只是私人探望亲人,非公务婉拒了那些官员们的邀约与接风。

他在盐边县能够逗留的时间不多,能够抽出来的时间,他用来给东篱书院的所有学子进行了两场讲课。

在讲课的过程中,他针对他们学问上、科举上的疑惑进行解答和指点。

这件事没小半日就在盐边县传开了,可把盐边县的其余几家书院的夫子们、学子们给羡慕妒忌狠了。

要知道,秦朝宁可是宣国当年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郎呀!如今也是最年轻的二品大员!他的科举经验那是得多珍贵!!

这不仅是学子们需要,而是那些还准备继续奋战乡试、会试的夫子们也是非常急需的指点!

于是乎,他们都忍不住纷纷跑去东篱书院,硬是蹭进了书院,把偌大的书院挤得满满当当地伸长了脖颈去听秦朝宁的授课。

对此,孙夫子倒是开心得气色都红润了许多,精神气也好了很多。

他杵着拐杖,在东篱书院现任院长的掺扶下,乐呵呵地看着那个当年还不过稚童的学生,如今颇有风范和气势地对着底下百来名学子进行点拨。

想当初,东篱书院常年总共也不过二十余名学子。

自从秦朝宁在科举一途越走越远,东篱书院的名声大噪,无论是盐边县县内的百姓,亦或者是周边乡镇、村落的百姓们也都争相把自家孩子送到东篱书院启蒙,使得东篱书院愈发一席难求。

不过,孙夫子和管事他们最后也仅仅是在县令大人他们的兴文教提议下,并且得到了县衙搭线的两名举人,三名秀才愿意落在东篱书院当任书院夫子,东篱书院这才扩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