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秋闱科举举试的主考官, 秦朝宁的一举一动都会十分引人关注。他做什么,都会被人反复思量,放大其用意。
现下, 那些对于“考题”过多猜测的人,已经有不少人想法设法拿到了几位副考官上交过的题目。
这些人有自己尝试作答的, 也有找人捉刀的,还有的生出了贩卖这些题目的心思。
几位副考官对此, 心知肚明。
但是,他们依旧按照秦朝宁吩咐的来做, 未曾提出任何质疑。秦朝宁是他们的上峰,他们做他吩咐的事是应该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没多少时日,这些题目就几乎传遍整个冀州境内。个别官吏蠢蠢欲动, 私下偷偷写好数本弹劾的奏折, 时刻准备着呈上去,给予秦朝宁沉重一击。
十月上旬前后,天下学子都几乎踏上了赶考之路。
冀州境内, 除去州府贡院外,就剩下京城贡院这个考场。
以往, 入京一趟对于百姓们而言耗费巨大, 冀州赶考秋闱、春闱的学子们,大多数学子都会选择州府贡院为主。
这一次,因为十一月京城贡院秋闱的主考官是秦朝宁, 使得许多读书人都宁愿勒紧裤腰带,也要节衣缩食地前往京城。
于是乎, 京城在十月末的时候,大街小巷就人满为患了, 连那些客栈的大通铺和柴房都住满了学子。
而人多了的结果,就是各种吵架、打架、小偷小摸这一类的事情都多了。
对此,新上任不过几个月的京兆尹忙得头顶都秃了。最后,顺天府衙不得不向五军营借调兵卒来维持京城内的治安秩序。
随着距离秋闱的时间越来越近,秦朝宁那些年经集贤堂书坊出过的著作《手把手教你如何考上举人》、《手把手教你如何考上进士》、《科举应试不得不说的技巧》、《一甲进士是如何学习的》等不仅卖得脱销,还被反复加印售卖。
而他当年写志怪小说的马甲雁南归也被扒了,雁南归名下的十几本小说同样被抢售一空,不仅仅流传在学子之中,更是许多闺阁小姐私下重金求购。
一开始那些学子们可是抱着研究秦主考官的文学喜好的心思去买的那些书籍。
可是,等他们真买到手刻苦研读后,他们就发现了个大问题,秦大人流传的著作五花八门,风格不一!
……这可真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
怎么会有人可以没有自己特有的文风!!怎么每篇文章和每本小说的风格都可以不一样!!
由于不少朝廷命官家中或是族里也是有学子迎考这次恩科的,这些大人们自然也是知道了秦朝宁那各类文章文风引发得学子们哀嚎不已。
他们之中的不少人还被后辈逮着帮忙临时抱佛脚,挑灯熬夜研读秦大人的著作……让他们同样备受煎熬。
所以,暗戳戳准备弹劾秦朝宁的官吏又多了一批人。
你堂堂一个朝廷命官,写那些什么追妻火葬场《美狐书生爱恨情仇录》、娇妻带球跑《小娘子怒甩负心汉》、重生狗血《嫡女复仇记》……简直“不堪入目”!!成何体统!!不知所谓!!!
外面的这些风风雨雨,却并未影响到秦朝宁两点一线的生活。
唯一让他觉得有些麻烦的是,不知为何近日上门秦府的媒婆有点多。管家和门房打发那些人,老费嗓子了。
这几日,朝堂上,刑部与东厂之间的斗争缓和了些许。因为,无论是文官、武官、宦官,这些天吵的都是秦朝宁的那些事。
秦朝宁作为宣朝前所未有,拉宦官进科举大事的第一人,在这些争吵里面,他反而很少有发言的机会。
文官们、武官们、东厂的代表宦官们都吵得太凶,说话滔滔不绝,半点儿不给“敌方”发言的机会。往往轮不到秦朝宁自辩,那些人就叭叭叭地干起来了。
百官前排的几个阁老,精力和嗓门都不如这些人,便没一人出声制止。
精明如刘旭、曹明洋等人,则在等历帝的表态,安静地当个看客。
而任由底下人把太和殿吵成闹市的历帝,他私心其实觉得秦朝宁这么做虽说不合规矩,但却很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