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逃荒之路

王氏祠堂。

里正处着拐棍站在人群的最前方,他是王家村最受尊重的人,一个十一二岁的年轻人搀扶着他。

见人到齐,脸色沉重的里正将事情缓缓到来,他的话犹如一道惊雷在人们心中炸响。

人群议论纷纷,王家三兄弟的脸色也不好。

里正只说了两件事,一:三天后官府会来收粮食,按人头数,十岁以上者每人需缴纳三十斤粗粮,十岁以下者每人需缴纳十斤粮食。二:税收又涨了,足足涨了三层。

自打新皇登基,税收便年年涨,如今又涨了三层,还有三日后的粮食,上上个月已经收过了,这个月又要收,这可叫人怎么活。

一个瘦弱的年轻人捂着心口倒在地上几乎要喘不过气来,王永见状立刻让他躺下将周围的人散开使空气流通。

“看着我,呼气,吸气。”过了会男人的呼吸变得规律起来,与他较为亲近的人扛着他将他送回家。

“真可怜。”有人摆摆头叹气。

年轻男人的身体不好,虽然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若是将粮食交上去,他们岂不是要饿死。

然而人们也只是叹息罢了,这年头家家户户生的孩子都不少,就连王永他们家也要交上一大笔粮食,谁又能好过谁。

三人回到屋里,听见这些消息,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房间气氛变得凝重,就连王永也没想到事情会如此突然。

“你们明天去镇上买粮,一定要快。”

李桂花将还没摸热乎的银子拿出来。

“娘,买粮食用不了这么多。”

王汉摸着手里的二两银子,这都能买好百斤的粮食了。

“是啊,娘,家里的粮食也不少,过几个月粮食就成熟了,咱家不缺粮。”

两个嫂嫂也更着附和。

王永见李桂华脸色越来越不好试探道:“娘,您是担心以后会缺粮?”

李桂花恨铁不成钢的看着两个大儿子,真是不怪她偏心小儿子,但凡这两个蠢蛋能有她一半聪明她也不用老是担心两人。

因为边关战事,圣上下旨三个月连收两次粮,李桂花仿佛又看见了她小时候,那时新朝未立,旧朝皇帝也是这般不断收粮,二者间也才过了几十年。

见李桂花生气,其他人便讪讪的失了声音,别看这家里各有各的小心思,但几兄弟都是一等一的孝子,谁也不愿让娘气坏了身体。

更何况买粮食的钱是老三主动交的,对其他人来说这就更天上掉馅饼没什么两样,不是自己的钱不心疼。

第二天

月亮还悬在空中,柔和明亮的月光倾泻而下,三人便踏上了去平安镇的路。

昼夜交替,等他们到了平安镇,太阳从西边缓缓升起。

此时粮店前少有人买粮,店家的伙计也是哈欠不停,眼神有些迷茫。

听见王永他们要买粮努力打起精神。

等到太阳彻底挂在高处。

各大粮店都排满了人,粮食的价格也一路飞涨此时已经翻了一倍,可即便如此买粮的人也是不减反增加。

本朝有规定,若家中无余粮可用纹银替代,但缴纳的银子则要比粮食的总价格多上许多,所有即使家中有钱的大户人家也更倾向于交粮。

王永他们扛着买好的粮食准备回家,对于常年劳作的庄稼汉子,扛上百来斤的粮食不算大事。

“老三,扛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