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太平道人

东仓里,所以取名,乃因旧时,光武帝刘秀与王莽昆阳之战前,在此筑过粮仓。

后来,百姓以为吉兆,以此为名,必能比岁丰登。

可惜如今刘秀这位天命之子的庇护已不再。

灰色短褐,破旧布履,脸色蜡黄,颧骨高凸。

人至中年的王富,竟与他这个尚在成长的少年不过一般高。

说来或许让人不信,但这确是,此时过得去,能吃得起饭的人家。

“王君,。”荀柔拱手还礼,“病人在何处,现在可方便看诊?”

能别站在外面说话好吗,他现在整个背都要被人用目光煮熟了。

“方便,自然方遍,就在家中,”王富连忙摆手,上前帮忙牵马,“请公子随我来。”

荀柔点点头,随王君入门。

王家院子正中,也正如许多人家都有的黄泥水池、土灶以及堆砌的潮湿的干草秸秆。

然而,屋中传来时高时低、含糊古怪的声音,却让他脚步一顿。

“这是?”

王富神色顿时一变,惊慌又尴尬,他连忙放开缰绳,低头拍拍手,不敢看公子,抬步往屋里冲,“公子稍等,我这就去将那道人赶走。”

“道人?”荀柔眉头一蹙。

“是,是那太平道人非要进门,我阻拦不住,这才…”王富低声说着,含胸弓背,不敢抬头,“我也想在公子来之前,便将那人赶走,只是、只是公子来得太速…看见公子来,我又一时欣喜,竟忘记……”

“那太平道符术,并无神通,不过骗人之术,阿叔数次说与你等,你为何还要如此!”荀颢薄怒道,“太平道称信则病愈,你欲信太平道吗?”

“我绝不敢,”王富连忙道,“公子救我儿性命,又教我等挣钱,我明知公子不喜,还让太平道入家门,还请公子恕罪。”

他噗通一声跪下,对着荀柔就一头磕下去。

“不必如此。不必如此。”荀柔伸手拉他起来,“你去请那位道人离去吧……我换了衣服就去看病人。”

自疫疾横行以来,太平道的活动日渐频繁,传播广泛,信众也越来越多。

高阳里至颍阴县,因为荀柔本人,几次公开反对太平道,才使得其触角始终未曾伸进来,但他亦心知,在别处,太平道早已泛滥。

这也是社会规律,当世俗的国家和政府,无法为百姓带来安全感,走投无路的人们,总会转向宗教,以期获得心理安慰。

百姓对这个国家,正渐渐失去信心。

太平道,已势不可挡。

“好好,”王富连连点头,“我这就去,这就去。”

门正好在这时打开。

走出来的道人,年纪也就三十余,容貌柔和,未留胡须,一身灰布道袍,一手执着一根显眼的九节杖,另一手着两张符纸。

他望了一眼王富,也不知是否听见院中对话,垂下眸,声音温和客气,“作法已毕,这两张符纸你们拿去,待会儿烧了给令堂服下,再诚心向我师思过即可病愈。”

“哎…”王富又瞥了一眼荀柔,向那太平道人挥挥手,“你走吧,我先前说过,我家不信道,不信的,你非要进来,哎呀,反正,赶紧走吧。”

“我早就说,阿父不要让人进门。”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扒着门露出头顶总角,“公子都说那是骗人的!”

他旁边,又冒出个穿开裆裤的小豆丁,含着手指点头,“阿兄说得对。”

“去,去。”王富对两个拆台的倒霉孩子挥挥手。

荀柔望过去,在亲爹呵斥下不为所动的熊孩子,嗖一下蹿到门后,留下一声响亮,“公子好。”

豆丁想向里挤,却没挤进去,双手捂住通红的脸,背过身去,露出一个开裆、白屁屁的背影。

“荀公子,”道人提杖走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