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之事爆发后,藩王还未上书问责内史府,破损的外墙下就挖出一个巴掌大的小鼎,上面铸有“国祚永昌”的花纹。
此事一出,内史府衙和奉常立刻表示凿穿高庙外墙是因太皇太后和太后,皇帝频频梦见高皇帝,说是高庙下有东周留下的护国神器。至于为何要把高庙凿个洞而不是推翻高庙,这就由少府和大匠出来掉书袋,轻松骗过无知的黔首,然后由宗正奉常上告祖先,感谢高祖赐下神物,庇护大汉。
这么一搞,原本打算落井下石的藩王们全都像是吃了苍蝇般恶心。他们很想找到破绽,但是跟此事有关的人要么是怕前程尽毁,要么是怕人头落地,全都咬死了毁掉高庙外墙是奉高祖之意挖出神物,并且还反问藩王如若不是高祖授意,今上有何胆子去动高庙。
至于为何没早一步地通知各地,反正就是各式各样的借口向藩王砸去,气得后者那叫一个无可奈何。
“竖子竟敢戏弄本王。”吴王宫里,刘濞气得踢翻书案,吹起上唇的花白胡须:“他当本王和其他藩王都是傻子,能被那套乱七八糟的说辞给忽悠到?”
什么高皇帝托梦,什么天赐神物。
如若高皇帝泉下有知,为何不来道雷电劈死刘启,劈死那个残害血亲的畜生。忘恩负义的小人之子。
“当初若是没有吾……没有吾等刘氏宗亲的支持,他刘启还在代国喝北风呢!哪有今天君临天下的好风光。”
想起自己英年早逝的儿子,刘濞也是喉咙发甜,胸膛起伏地随时都能撅过去。
中大夫应高见了,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无奈道:“臣也明白大王的委屈,可是高庙的事只怕是要不了了之了。”
“不了了之?他刘启凿了自家祖宗的庙,居然还能不了了之?”
“那又如何?只要天下人信了皇帝的说法,难道大王能无诏入关地问个清楚吗?”应高一针见血道:“若是大王不信皇帝的说法,带着藩王入关问责,那就正中皇帝下怀,落得和当年的周文王一个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