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的课本已写明中原是在张骞的努力下打通那条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而刘瑞不是两眼黑的西汉土著,他虽不能具现化出系统的地图,但却能靠铁杵磨针的毅力把丝绸之路的地图复刻出来。
有了地图和墨家研发的引路装置,张骞打通丝绸之路的难题就只剩下如何避开匈奴右部的各种小王。
如果把中国地图弄成3D版,你会发现青海与西藏是凸起的那个,而匈奴沿着祁连山依次部署着右部诸王。
若是遇上若卢、卢候这样的匈奴小部倒好,要是遇上浑邪部或休屠部,亦或是在还未打通的河西走廊上迎面撞上羌无七部和右贤王部,那么刘瑞就得考虑派军赎人。
“不把匈奴打裂,就算打下河西走廊也无济于事。看着把中国切成凹凸两面的祁连山,刘瑞的表情活似吃了广东蟑螂——河西走廊的最大价值就是避免商人去爬昆仑山脉。除此外,它没别的军事附值与生产附值。因为那靠近祁连的巴丹吉林沙漠搁后世是重走丝绸之路的旅游景点,但是搁在汉代……
刘瑞的视线不自觉地下移。
如果是走祁连山下的路线去西域,当然可以避开匈奴的右部诸王与卡着入口的乌孙。不过在青海湖那儿聚集着零零散散的羌无部落,但都成不了太大气候。
因为……
祁连以南的羌无人口撑死也就四十万人,而且里头有一半是小月氏与羌人的混血。
“小月氏?”刘瑞找与羌无诸部有贸易往来的陇西商人问话时,对方提到的“小月氏”引起他的注意:“他们是大月氏的分支?”
“准确说是冒顿老上攻打月氏时将后者分成大月氏与小月氏。”陇右的商人操着带有羌人口音的官话回道:“大月氏西迁到西域之后,而小月氏则南下与祁连山下的羌无混杂而居。”
“说起来,羌无内部的分裂也与小月氏的南迁有一定关系。”陇右商人见皇帝对月氏的发展很感兴趣,于是挑着皇帝的兴趣点继续说道:“虽说在先秦时是一家,但以祁连山为界,北羌与匈奴右部发展为北羌七族,而南羌以小月氏为主,逐渐发展为南羌百部。”
“百部?“刘瑞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四十万人分裂成百部?”平均下来每部也就一千多人,这真是碳基生物能整出的活吗?
“准确说是一百五十部。”陇西商人也不好去评价南羌的特殊情况。你说他们团结吧!他们能在四十万的基础上给你整出一百五十部;可你要说他们不团结吧!他们又在敌视北羌的区域大计上显得无比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