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是个难以揣测的人。
至少在关中的答复传至南越后,南越的君长们都升起了这类想法,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反复阅读关中来信,确定不是抄录的官吏犯了笔误,或是他们老眼昏花地错了字意。
按照正常的封建想法,二者该在越人出仕的大事件上反复拉扯,而不是在联姻的基操上闹出意义。
而事实却给他们暴击——刘瑞在越人为官的大事件上非常爽快,但却要求南越方要一视同仁到底。也就是南越的贵族、君长也得和大汉的富贵子弟般定期挪窝。
对此,君长们不干了,但南越的黔首和新兴贵族却很高兴,表示汉皇十分公道,这事儿就该这么公平。
至于联姻……
呵!
南越的君长和新兴贵族、黔首们正疯狂内斗呢!哪有心思关注这些。
“陛下真是什么点子都想得出来。”昌平大长公主无比头疼道:“要是没有来自关中的推波助澜,南越的君长怕是再过百年也不会联合。”
问:华尔街的大鳄们何时不会互捅刀子。
答:全副武装的人民已经登陆美国,琢磨着让华尔街的每个路灯成为资本家的绞刑架时。
同理。南越的君长们为何选择示好关中?
还不是因汉越一打,他们的土地,他们的人口会被汉军蹂躏得不成样子?古代奔着灭族去的战争不止京观烂骨,还有往湖水、深井里下毒,在耕地里撒混合粗盐的生石灰来保证十年无法耕种。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件可以增加君长们的主战成本,导致他们说和的概率越来越高,几乎逼近不愿炮灰的黔首。
然而当刘瑞表示说和可以,但别想在故地继续作威作福时,君长们的主战意愿便如弯道的过山车,又开始向巅峰冲刺。
一时间,无数的有志之士,爱国主义者向王宫涌来,不仅在做南越王的思想工作,更是把有可能与桂林秦军联合的赵佗子孙拜访了遍,苦口婆心地劝其反对关中政权。
因为君长的精耕细作,刘瑞在南越的风评一落千丈,几乎与肃清时的赵佗一般无二。
但,有趣的地方也在这里。
知识的垄断不仅让地主、贵族掌握释经权,更是让黔首……尤其是年轻的黔首难懂一些复杂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