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行军帐篷里的让·维克多·莫罗,趁着落日余晖的空隙时间,拿着鹿绒布小心翼翼的,将作战常服两侧肩章上的金星擦拭得闪闪发光。这属于莫罗准将的标准日常。但凡长途行军之后得的第一件个人内务;其次就轮到长筒军靴被擦得油光锃亮,最后才是吃饭与休息。这是军官仪容的基本考核标准。
当然,作为高级指挥官,莫罗有权将这些琐事交给身边的勤务兵或副官去做,而不必亲力亲为,就像那个大大咧咧,不修边幅的意大利大胡子,马塞纳将军一样。从时间上算,莫罗与马塞纳都是1792年最后一批被晋升准将的军官。
在以蒙塞、贝尔蒂埃、奥什、夏塞、塞纳蒙等为首的高级军官团的投票中,35岁马塞纳毫无阻拦的进入了提交给最高统帅部的将官推荐名单。尽管马塞纳上校在1792年的战争中,屡次触犯军纪而被蒙塞将军责罚,但在老香槟混成团,即“波尔多系”的帮衬下,“意大利歌剧院的小丑”如愿以偿的晋升准将。
轮到莫罗时,会议出现了一点点小插曲,那是夏塞与塞纳蒙将二人认为莫罗的忠诚感略显不足,需要足够时间做进一步检验(详见272章);与此相反,蒙塞与贝尔蒂埃表示反对,坚持要将功勋卓著,作战勇猛的布列塔尼人提交到晋升名单中。好在最后表态的奥什将军说:“安德鲁长官一直非常器重莫罗,期待他在今后的战斗中履行更大职责”。这才最终平息了军官团的争议。
莫罗事后也被告知,事情根源是身为保王党人的未婚妻(由同为保王党人的莫罗父亲代为订婚而已),米莉·道勒暗地惹出的麻烦。在上司克勒曼将军与朋友们的劝说下,莫罗最终选择了与米莉·道勒分道扬镳,继而迎娶了克勒曼将军的幼女埃莉诺小姐,后者未婚夫刚死于巴黎的断头台。也是如此,莫罗必须离开老丈人的莱茵军团(第三军),继而加入到马斯军团,归于蒙塞将军麾下效力。
说来也巧,与莫罗同时晋升准将的意大利后裔马塞纳也在马斯军团,也就是随后的第二军。莫罗与马塞纳分别是准将(旅级)身份担任第二和第三步兵师的代理师长。那是马斯军团经过卫国战争与比利时战役之后,军中扩编太快,加之比利时守备军团成立时,布律纳将军也从马斯军团(第二军)抽调走了大批军官。
至于从摩泽尔军团转回的麦克唐纳将军,除了担当第一师的师长外,他还兼任第一军的副军长。有消息传闻,当第二次普法战争结束之后,易北方面军司令官蒙塞将军会向提交最高统帅部辞去自己第二军军长一职,而属于“波尔多系”的麦克唐纳将军将会接过第二军军长的职务。
“够了,我的朋友!”莫罗挥了挥手,当即制止了德康上校将话题继续深入的企图。那是他知道,身边的朋友希望自己能接替麦克唐纳将军第一师长的位置,不仅仅可以晋升到少将,顺便还能提报老友德康再晋升一级。
康德很不服气的将朋友的军靴擦了一半,便气呼呼的仍到一旁,莫罗也不生气,乐呵呵拿过来自己动手。
“我听说那个意大利歌剧演员……”话已出口,看到莫罗一副发火的模样,康德随即改口说:“好吧,是马赛纳将军。在今天的行军途中,他的三师合唱那首《向法兰西女人告别》,居然将歌词给为‘九二年唱着它保卫兰斯,九三年唱着它进入柏林!’看看吧,会战还没开始,意大利的第三师在向布列塔尼的第二师示威。”(注:这个是前苏联版,之前的柏林歌剧院里的女声独唱属于巴尔干战争版。)
“该死的,记住了:无论第二师,还是第三师都属于法兰西,属于安德鲁统帅!”莫罗最终发起火来。在经历了那场差点令自己失去军职的教训之后,这位共和国将军的政治觉悟的确高出不少。即便是在私下场合,也非常注意分寸。
“好吧,维克多,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自觉犯错的康德上校低下了头,语气也放低了很多,那是他知道犯了军中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