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空负一个好色名,却从来没上过青楼行院之类的场所,这算什么事啊”
我满肚子牢骚道。
这话说的却是真心,作为一个资深的历史系穿越者,来这里怎么久,居然从来没去过风月场所,说出去怕要惹人笑话的。
“你们谁带我去 转转……”
听完这话,我那些部下脸色大变,突然头上冒汗吱吱唔唔起来
“我家孩子生病”
那是大实在人韦韬的反应……
“我肚子痛……”
一脸痛苦的薛景仙,不过他捂的是肚子,却是心有余悸的要紧着几根胡子……
“牙痛发作了……”
张牙裂嘴的是崔光远……
“我想起来了,还有 一批钱粮没到我去催催……”
一脸写着忠于职守的岑参……
“我去巡视工地……”
见势不妙的杜佑……
众人纷纷找了稀奇古怪的理由,溜之大吉。
只剩下一个郑元和,我不由大喜道
“还是你厚道啊,老郑”
“引您去也不是不可,我夫人就在您府上啊……”
他苦笑道。
“只怕还没出门……”
我彻底鄙视这个老婆奴……
……
去青楼,按照无数小说的逻辑,据说去青楼的主角们多少总能发生些什么,比如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里头的装B被虐,然后一片鄙夷中奋起暴发,用超前的学识和剽窃的名做,引起某某藏身其中的美女注目到到仰慕,最后无数的才女名女艳女熟女纷纷不要身段的倒贴过来的一个过程,亦如我也是神往的多。
只是汉中王家老二李祁看到我身边一个小拖油瓶,不由面色变做茄子一般的颜色,查点没一头栽倒,掺叫起来“老大你可害死我了”
“要是这事情太上知晓了,发落到父王那里,我还要活了不”
“你不带我去的话,哼哼,后果更严重喔……”
“我的小十六饿,您可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么……”
“不就是有很多漂亮女人,讨生活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希奇古怪的人……什么色迷迷的男人,猥琐大叔、好色老头”
小丫头表情认真的说,大大的眼儿一转却流露出一丝狡桀。
“宫里那些夫人们,整天凑在一起就偷偷说这些东西……”
“约法三章……”
“知道了,不准搞怪,不准使性子,不准轻易暴露身份……”
穿了一身男状,依旧很荫的小东西嘟着嘴儿,嘀咕着牢骚道
“只是去看看而已……”
华灯初上之时,换过衣貌行装的我已经带着摩勒和小杨站在后门里,心中多少还有点负罪感。因为我晚饭后对阿蛮说。
“阿蛮啊……晚上要去召伎……”
她似乎没有太大的惊异和表情,只是垂下长长的睫毛说
“恩,那个,早去早回,春寒夜冻的,如果就安歇下把。”
倒让我惊讶了。
“你真的不在意,不怕我带个回来。”
她这下才有点轻松释然的表情从俏美的脸上滑落。
“这便是命罢,奴在意有甚用么。若有上眼的就带回来把……”
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也没有哗然泪如雨下的攻势,连一点伤感的情绪都没有,红旗不倒和外头彩旗飘扬,这么容易就可以兼得了啊,倒让我有些不知所措的虚幻感,恩,我后来才知道理由……
马蹄踏踏,飞快的穿过来庭坊的禁街,出了黑洞洞的坊楼,眼前却是好一番风物。
和夜禁清冷的内城相比,外城的里仿才刚刚开市的夜市流光逸彩,灯火辉煌,人流不息,欢声盈耳,放眼酒楼茶肆、摊铺馆院旗帜飞舞,尽是恣意寻欢彻夜买醉的人从,还真是夜生活的好去处,游人士女、如织如林,摩肩擦踵,热闹非凡,偶尔还有色彩斑斓异装的夷民番人的身影点缀期间,越靠近风化区东区老远就可以感受到滚滚喧哗的声浪,隐约间还夹杂着丝竹器乐和女子调笑声,许多白天见不到的盛景和行当也争相斗彩,无论是那个阶层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所需的乐趣。
虽然有严格的里坊禁夜制度,但由于承平日久,这些东西也松绐了许多,一些坊巷间已经出现了临时性的小市,一些大坊邻接的地方也出现了夜市的雏形,不需要年节假日也是热闹异常的。各色的行院青楼娼门私窑也见缝插针的发展起来。形成一些独特的风化区,虽然世人都知道平康里,但其实这样的大小所在,其实数不胜数。
唐代皇帝常对有功的文臣、武将赏赐女妓。可是,对于官僚、贵族所蓄家妓的人数,唐代曾依据官品的等级作出过规定。玄宗又下诏:“五品以上正员官,诸道节度使及太守等,并听家畜丝竹,以展欢娱。”但是实际不少官僚、贵族都蓄家妓几十人、百余人,超过皇帝诏令最高限额的几倍、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例如小丫头的叔公,号称清贵的宁王李曼,就有“宠妓数十人”,郭子仪也有“十院歌妓”等等。据说北里有个富商名叫邹凤炽的,没有任何官品,而侍妾“尤艳丽者至数百人”。
但是所谓的家花不如野花香,家里养的再多,也禁不住外来的新鲜诱惑,到青楼去嘶混是一种时尚,就如后世有点钱,有点地位的,都是夜总会的常客一般。
“按照本朝的惯例,诸妓居平康里,举子新及第,进士三司幕府,但未通朝籍、未直馆殿者,咸可就诣。如不惜所费,所下车,水陆备矣。其中诸妓,多能谈吐,颇有知书言话者,自公卿以降,皆以表德呼之。其分别品流,衡尺人物,应对排次,良不可及。”
暂时充当导游和陪客的李祁解释道。
“我们要去的平康里,因为地处东市以北,又被称做“北里”,帝王家常游北里,朝士宴聚,亦多在此……”
我们要去的风月蔽数,先要穿过永兴坊和崇仁坊,才能到达东市边上大名鼎鼎的平康里,不知道仅仅与士子云集的崇仁坊,以及务本坊的国子监,只有一街之隔的距离,又与皇城的西南的太庙形成对角的平康坊,是不是一种巧合。
在我那个后世,把红灯区开在中南海边上,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但至少对那些做乐的富贵人家来说,却是很方便的所在,光我马车这一路,几乎都大都是同向的车轿,偶尔遇到暂时的拥堵,似乎也不着急,还有人打开帘子,车对车的攀谈话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