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河中、安息之地,自古四战变迁之地,诸种各族争霸流转频繁,而难得持久之国族,是以虽然征服艰难而易于治理;而大秦、泰西诸国,虽然纷争不断,然自古渊源纠缠而自成一体,虽然征服易而长治久安难。
——《梁氏语录,平戎偶得》
夏州再向西,沿着塞上草原边缘,过鸣沙县、皋兰州、新泉军、乌兰城,再转向北越过白山戍的故汉代城燧,名为和戎城的峡口天险,就是河西节度使治下的凉州境内。
说是凉州,其实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上就是故河西节度使治所所在的凉州(武威郡),广义上高原边缘的祁连山、大雪山、焉支山、姑臧山环抱吓,一直绵延到漠西草原和腾格里沙漠中的偌大一片地域,辖下包括了贺兰、姑臧、番禾、沧松、神乌、嘉麟、张掖、乌城等十余个州府的西北第一望郡。
高原、山地、平原、草原、沙漠在这里交汇成复杂的地貌,和大片起伏绵连人口蕃息的城邑村落,以及河西走廊的腹地和要冲。
这里也是早年武威胡乱,后来的吐蕃肆虐的重灾区,因此虽然休养生息有年,但还没能完全恢复过来,城恒村寨残破的痕迹依稀犹在,只有大片出现在道路两旁的府兵屯庄和官屯点,以及往来道路商旅依旧繁忙不息,才让这些地区看起来多了些活力和生机。
仍有大片地区还处于未解除的军管当中,不过地里的庄稼已经长的绿油油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耐寒易活的豆薯之类,当然这和我多少有些关系,由于我大量资源倾斜到向西的开拓中去,不免就影响到了战后河西陇右的重建整备工作。
河西又不比陇右,兼顾支持和经营青唐大都护府,防止吐蕃残余卷土重来的重任,在朝廷资源上有更多的倾斜,而河西就尴尬的多了。
河西节度使设置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统辖八军四守捉,共有将士七万三千人,再加上其地域内的城傍藩众,实为西北第一强镇,尤在朔方节度使之上。主要职责是向西隔断吐蕃,向北经略突厥九姓诸胡。
但是经过泰兴元年的全国划道后,原本河西道北略诸胡的职责,连同三受降城为首边塞重镇体系一起的并入北原道,青唐都护府建立后隔断吐蕃的地理需要已经不复存在,就连作为二三线战备的职能,也被大部分划入了陇右道。最后,小半缩水的河西道只剩下四军三守捉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西北腹地,真正要应付的只有柴达木盆地以北边缘的那些西藩小国、杂胡部帐。
所以朝廷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河西道就成了被排位靠后的倒霉孩子,除了减免赋税之外,很多项目都只能靠地方自己想办法。
不过相比始终保持距离的朔方系,或是隐然对立的河东系,以武威郡王李嗣业为代表河西系出身的将领们,与我背后的龙武军关系要好得多,开始合作的也更早,几乎是在剑南时代,就开始特产走私和贸易代理,利益交换往来密切。
后有高适经营河西北路诸塞,攻略同罗各胡,威慑回纥诸藩;又有卫伯玉开衙西北,先战静边再拒吐蕃,在河西当地运筹帷幄,经略鏖战过不短的日子,前年才算撤销行台,但还挂着善后安抚的头衔。更别说至今未能上任的高适,依旧是主管河西北路的河西节度副使。
虽然现任河西节度使是远在长安丰王李烘遥领,而实际主政的河西都督同节度使留后马遂,碍于身份和礼制,不能亲自来出来,却通过另一种方式表达了隆重,香花彩表,旗鼓迎仗,如遮天蔽日一般的云彩般盘横在这一路上,口口声声的喊的是“恭迎恩主上开府瀛洲尊上”,显然是背后没少推波助澜。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在一片吹打吟唱的喧天声中,小东西有些不满哼哼道
“他们这算是什么,故意挖坑给我们跳么……”
“前后相迎数十里,这里可不是关中那些屯庄,只怕马上有人又在皇帝哥哥那里弹劾”
“说你飞扬跋扈,穷劳地方还算好的,说你招揽人望,图谋不轨也不稀奇……“
“看来,他们都把我当成了过路财神了……”
我对小丫头微微笑道
“恨不得捧上天去……好讨一些善财……”
要说西北诸道中,河西道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最好,再加上边患几无,发达的农业灌溉设施和畜牧产业,可以说是最容易休养生息恢复过来的地区,但也造成了地方收入来源的单一和局限性。
象北原节度使几乎继承了前朔方节度使的,盐、灵、池三州和故安北大都护府境内的十三处盐池,以及靠近黄河的六城水运之利,可以从中分利地方。陇右节度使则有来自吐蕃境内掳掠的大量人口和财货、物产作为基础,更插手经营青唐都护府内,原属吐蕃国有的金沙、银山,生铜,铁器、牲畜、皮毛、药材等项目。
而河西道,就只剩下过路的商椎之利,但是朝廷统一西北各路税制后,他们设卡查私所获得也就变得寥寥无几,而边藩茶马回易的利润也不如以前。
话音未落,就听虞侯通报
“武威防御使浑碱,拜见军上……”
这不,已经来了。
……
小木鹿城下
岭西行台新鲜出炉的第十二位兵马使求三泰,志得意满的站在成军仪式上,望着旗帜招展的列阵,不由充满了憧憬和神往。
曾经何时,成都武学首期出身又经历次大战存活下来,依旧活跃在军中的少数存在,人称吉祥三宝之一的求三泰,已经成长成为独当一面的领兵大将。
而他的副将亦是大有来头,大名鼎鼎的梁门五小之一的向允发,同样是年纪轻轻就身经百战的新锐一代,直接从中军差遣过来强干人物。
这也是一路比较特殊的兵马使,
由于岭西行台下辖的部队番号众多,所以为了便于令行禁止,都是打散原来建制归属后,按照实际需要重新编成的实战部队,人员成分兵种搭配根据作战目标和特点也有所不同。
象第一兵马使属于行台战略预备队的核心力量之一,也是军官教导部队所在,规模最小只有三千人左右,本官位阶最高,乃是行营都虞候兼领;
第三兵马使乃是清一色的骑兵足有六千人,属于快速应变战场机动部队,本官为马军都知;
第十兵马使编制最大,足足有万余人十六个营官,但主要管理补充营和后备兵员训练,本官为后军中郎将;
第八兵马使是清一色的以全身披挂甲士、弩手和车阵组成的重装部队,也是野战部队的核心力量,所以本官由金吾中郎将兼领;
第五兵马使则是针对地方镇压和戍防,而组建的高机动轻装部队,配属弓弩的比例最高,本官兼领乌浒防御使;
第六兵马使,编成与第五兵马使近似,但是归化人比例很高,主要用来培养军屯的骨干,以配合东部移民,就地扩充成一个个武装屯团、据点,本官同时也是行台营田判官;
第十一兵马使在标准混成营的基础上,带有大量工程兵和器械,坚固野战的同时更侧重于攻坚,本官由神策左郎将兼领;
各路兵马使,在搭配行台临时调拨给的城傍、藩军、属国兵等附庸或是仆从部队,足以应对大多数情况和作战需要。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抽调出一些富有经验的士兵,作为骨干和军屯移民一起组成新的防御使路和地方守备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