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人心(下)

高辉的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经历了这个事情之后,他和严烨的关系突然也好了起来。

两人心里都明白,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他们都不太可能成为团队中独挡一方的人物,严烨主要是因为年龄太小,而高辉则是因为脾气太直没有城府,话多而且容易得罪人,想通了这一点之后,两人之间也就没有任何芥蒂了。

之前他们来的路上就已经把从高速公路边上那些车子里抽出来的汽油送过来,这大大地缓解了安澜无油可用的窘境。再一次回到这里,简单地吃了一顿饭之后,严烨意识到张晓舟还有其他目的,于是他便主动提出把车子送回去,顺便告诉大家他们的行踪。

“这小子倒是醒目的很!”高辉说道。

张晓舟笑着摇了摇头。“走吧,找钱伟、梁宇、王牧林他们谈谈去。”

他们都在忙碌着,外患既除,安澜大厦便得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已经严重滞后的种植大业当中去。

钱伟正在指挥人们用滑车把土从一楼吊上来,而另外一些人正在把草木灰和泥土混在一起,然后装到空的筐子里去。楼顶已经放满了一个个之前编织好的筐子,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本来就不多的面积,框子之间排列得很紧,只是在中间留下了一些供人行走的窄窄的小径。之前种下的那一批已经有承载了希望的小苗长了出来,而其他的还是只能看到泥土。

张晓舟知道李雨欢在六楼建立了一间育苗室,里面已经培育了数百棵玉米苗,只是还没有移栽上来。

他迟疑了一下,决定还是不要再和她有任何的接触和交流,这样对双方来说也许都更好。

“现在应该没有必要非在房间里种地了?”他对站在一边的王牧林他们说道。

那只是之前面对恐龙肆虐时提出的一种权宜之计,当时包括张晓舟在内,人们完全没有勇气面对恐龙,悲观地认为人们将会被困在一幢幢地楼房里,成为一个个的孤岛。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张晓舟才提出了在楼里种植玉米的构想。

这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当然不能说是错的,但现在,恐龙在他们这个区域出现的频率已经开始大大下降,显而易见,已经没有必要再坚持那样没有效率的做法了。

张晓舟他们几次零零散散地杀死了一些恐龙,让它们逐渐意识到这个区域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是一个乐园,但让它们渐渐远离这个地方的主因却是预警体系的建立。

它们无法理解那些不同颜色旗帜的意义,但对于它们来说很直观的一点就是,在这个地方已经很难有机会发现仓惶逃走的人们,几乎已经找不到任何食物。除了位于整片区域边缘的少数地方,当它们快速经过这个地方时,所能看到的,只是空无一人的街道。到处都有人类活动所留下的气味,证明这个地方确实有大量的猎物存在,但它们却没有能力把那些躲藏在房屋里的人抓出来吃掉,非但如此,还有一些人在恐龙惯于行走的路线上设置套索,落石之类的陷阱,虽然没有奏效,但对于恐龙们来说,在这片区域狩猎已经变得得不偿失,于是它们渐渐地把活动的中心放到了那些还能够轻松找到食物的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行动范围渐渐地能够离自己居住的房子稍稍远一些,也能够搜寻到更多的食物,而这也意味着,在室外种植粮食变成了一种可能。

“除了少数的道路可以留下之外,所有的地面都应该挖开种上玉米。”张晓舟对他们说道。这也是他们在新洲酒店楼顶通过望远镜看到国土资源学校和沐东村所采取的策略。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广场、停车场、人行道这样的东西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所有的空间都应该利用起来。有些地方处理起来比较方便,比如人行道,把表面那层地砖掀开,然后挖掉表面的那一层覆盖物,把土里的垃圾和杂物处理一下就行,但有些地方比如说道路就为难一些,表层的柏油路面下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垫层,然后是各种各样的管道,要想把这些面积利用起来,将会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

不过这应该是值得的,当这些事情做完之后,土地将会带给他们源源不断地回报。在室外,土壤、空气、光照和灌溉条件都会比在房间里种植要优越得多,产量也必然会有所保障。当然,所有房间靠近窗口的地方依然可以用花盆或者是筐子盛土来种植蔬菜或者是粮食,但这只是对耕地不足的一种补充,而不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了。

“你的意思是,要把种子分出去给其他人种?”梁宇马上就明白了他话里潜藏的意思。

张晓舟点了点头。

之前那些行动中,他们从李雨欢供职的种子公司的仓库里弄到了三吨多玉米种,而且是专门针对热带的品种。行动结束后,分了不到二十袋,大概五百公斤出去给那些和他们一起行动的团队,剩下的一直都小心地保管在五楼的一个房间里。

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季节变化是什么样子的,但对照种子包装袋上的说明,此刻的温度和降雨情况应该是适合播种的。就张晓舟所见,有些团队种在屋顶和花盆里的玉米已经长得齐腰高了,当它们进入生长旺盛期,应该很快就会变成和人一样高,甚至是比人还要高的杆子。再过两个多月,它们应该就能结满沉重的苞米,这样的景象让张晓舟满是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