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获季(二)

出乎意料的是,其他人对于收不收税都觉得不是问题,唯一的争议在于,收多少。

“这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老常说道。“纳税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是自己想多了吗?

张晓舟变得有些不确定起来。

“他们已经承担了集体开垦土地的工作,还要定期参加民兵训练,履行民兵的义务……”

“纳税和服役,这本来就是任何公民都要承担的义务。”梁宇说道。“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任何政权都不可能避免。我们现在事实上就是一个微型政权,联盟负责向所有成员提供公共服务,而成员向联盟纳税以维持联盟的正常开销,双方的付出是对等的。如果联盟不收税,那维持日常运转的开销从什么地方来?新洲团队和以后的民兵队伍靠什么养?装备谁提供?如果不收税,那联盟就连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其他东西就更不用提了。真变成那种样子,谁也没好日子过。”

道理完全没错,但张晓舟总是隐隐约约地有些不安。

“梁宇。”他说道。“联盟的日常收入和支出是在你那里统计,现在能拿出具体的数字吗?我们来看看,究竟要收多少税才够。”

“数字我可以给你,但没什么参考意义。”梁宇说道。“我们的成员里大多数都不是农民,几乎没有什么种植经验,第一季的产量肯定比正常值低得多,如果按照这次的收成来计算收入,那我们的税率肯定要定得很高。可另外一方面,我们现在除了基本的部门之外,几乎没敢抽多少人出来专职承担联盟的任务,收入最大的一块来自对丛林的开发,但所获得的东西大部分也给了难民,少数给了给联盟打工的成员,盈余只是获取的那些木材。支出最大的一块儿就是新洲和联盟的专职人员,一百多人的补给,现在已经让我焦头烂额了。后面要搞民兵,要建武装部,钱伟那边肯定也会需要更多的投入和人手,随便再增加一点部门和人手,两百人都打不住!按照现在的支出来算税收,以后有了缺口怎么办?再加税?”

张晓舟的头一阵阵的疼,对于经济这块的事情他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从来就没搞明白过。“那怎么办?”

“按照我们现在的收入和支出来倒推税率肯定不行。以税收来考虑我们的支出,决定我们能做多少事情,这还差不多。”说到和自己关系最大的税收问题,梁宇整个人都精神了很多,显然,在这以前他就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了。“以前的农业税是百分之十五点五,但现在是什么世道,这个税率肯定是偏低了!我的想法是,我们抽各个社区最有代表性的田地,看平均产量有多少,然后考虑剩多少给个人。种一季粮食大概是三个月左右?那就按照平均每个人每月二十公斤的量,给他们留三个月的口粮,其他的全部征收上来。联盟整体按照每亩这个标准征收,种植水平高于平均的,那就能多留一点儿,要是收成不行的,留得就少,这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劳动生产率。这个税率也许会有点儿偏高,但一开始高,后面情况好了可以降低,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做事情会顺当得多,总比一开始定低了,后面一次次提税要强。”

张晓舟沉默不语,参会的人里面,大概没有人会比他更清楚收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