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舟站在新洲酒店楼上,看着护送邱岳的那队人到了国土学校门口,显然是在和卫兵们交涉,随后,对方回到传达室,十几分钟后,有人从国土学校内部出来,把他们迎了进去。
这样的待遇已经被之前他那次不成功的访问顺利了很多倍,但不知道为什么,张晓舟总觉得有些心神不宁。
“有什么情况及时通知我。”他对瞭望工作的负责人说道。
丰收节过后,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各种各样收费服务的推出,而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燃料、来自丛林的食物和盐,食物和盐的问题还好说,但燃料以前都是由联盟直接分配给各个区域,现在突然开始收费,不知道联盟的成员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梁宇也是拼了,为了搞好邱岳建议的这个赚钱大计,他一次性招纳了将近五十人,除了在康华医院外的那条集市上的商店,还在联盟的各个区域都设置了一个售卖木柴的商店。
邱岳下属的宣教部也全力投入配合这次转变,吹风的文章已经贴在了宣传栏上,每个店门口都有一名宣教部的工作人员等着准备向人们解释联盟不得不这么做的原因。
张晓舟也到不同的地方观察人们的反应,现在的供应依然是免费,但按照每个人一捆的数量发放,只能在个人所属的区域领取,并且要拿居民身份证来进行登记。这样执行三天之后,就将从免费转为收费,但收费很低廉,一工分就能买一捆。工作人员对人们的解释是象征性的收费,根本目的是杜绝浪费,提倡节约,但梁宇和邱岳的计划是,在人们习惯这种付费的方式之后,再慢慢地通过减量的方式把价格实质性的提上去。
那些来自丛林的各类植物的根茎果实花朵和昆虫也是如此,为了避免人们的不满,一开始的定价都很低,但是限量供应,准备后面再慢慢提价。而盐的定价则一开始就很高,同样严格限量,没办法,在没有找到可靠的来源之前,他们只能通过这种办法来让人们少用盐。
人们的反应算是在预期之内,联盟的许多成员小时候其实都经历过市场经济体制下凭票购买各种生活用品的年月,在现在这种情况下,限量供应这种模式也在他们的承受和理解范围内。
人们更多的不满来自于集市上的那家工分兑换店。
因为现在暂时采取的是粮本位,玉米的兑换比例是固定的,各种食品的兑换率也很高,这没问题。但现实是,用食物来换工分券的人几乎不存在,更多的人是在用各种各样自己暂时用不上的东西或者是从附近没有人住的房子和工厂里捡来的东西来换工分券,这些东西的兑换比例就低的有点夸张了。
“这么大一堆东西?只换二十工分?你有没有搞错啊!你仔细看了吗?”两个年轻人堵在门口愤怒地叫道。“你知道我们找这些东西花了多长时间,把它们搬过来又费了多大的力吗?”
“我也知道你们不容易,可定价就是这么高,这是真没办法。主要是这些东西都没什么特别的,太多了,不稀罕。你想啊,人人都在织的遮阳网,两三天织一卷才五个工分,那不是更费力?”兑换点的负责人以前是一家典当行的老板,而评估员则包括前贸易公司采购员,前超市理货员和前废品收购站的老板,梁宇给他们的原则就是能怎么压价就怎么压价,定价标准主要看东西拆下来和搬运到这里所花费的劳动力,就当替联盟省点搬运的人工。除非是非常紧缺,提倡人们去寻找的东西,否则就都往死里压。
“就这么点工分,那我还不如扔了!”
“这已经是领导给的权限里我能给出的最高价了。你们搬也搬来了,扔远了你们还得浪费力气搬走,扔近了一会儿别人捡了又给送我们这儿了,白白便宜其他人你们不是更亏?二十工分也能买不少东西了,总比白费力气强吧?”
两个年轻人气不打一处来,可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旁边不远的地方就是治安联防点,真在这儿闹事,三天学习班义务劳动绝对逃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