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木城(上)

流言却还是无法遏制地传了起来,这对于联盟来说是突然事件,宣教部以前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夏末禅没什么处理经验,而他下面那几个假装服帖带着老婆孩子向他求情之后回去的刺头当然也不可能给他出什么好主意,就等着看他的笑话。

结果他们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与这个事情直接相关的劳工们身上,却忽视了联盟的其他成员,不靠谱的消息很快就流传了起来,且变得越来越离谱,到后来,已经不是一个人失踪,而是十几个人被恐龙抓走吃掉了。

“让我知道是谁造的谣,非亲手掐死他们不可!”高辉被张晓舟派去帮夏末禅救火,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话是说了一大堆,事情通告也写出来贴在宣传栏上,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有用。

这样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人们总是天性地喜欢听那些夸张而又惊悚的内容,并且总是本能地怀疑领导阶层在隐瞒现实,张晓舟也只能摇摇头。

反正真正受到影响的群体没有动摇,这是最重要的。

吴建伟的设计却在第二天早上就拿了出来。

简陋,这是大家看到图之后的第一感觉。但细看下来,这个设计却完美地秉承了安澜大厦以来只重时效不管外观的传统,整个营地的设计面积是六亩,半圆形,把升降机的吊场完全包围在里面。所有材料都是他们陆陆续续在开发丛林的过程中砍伐下来那些木料。

最外围是端头削尖的木质鹿角,主要用处是用来隔绝营地和平地之间的距离,防止那些中型龙直接跳进来,否则的话,以它们的弹跳能力,围墙就得有五米高,这简直不可能。另一方面,鹿角的存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大型恐龙的冲撞。它们毕竟是动物而不是怪兽,如果不是失去理智,不太可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冲撞这些东西。

鹿角内则是一圈木质围墙,设计高度是三米,后面设计了可以供两个人并行的走道,当它全部完成之后,人们将可以躲在木墙之后对外射击,每隔三十米有一个简易的哨塔,可以供人们在里面休息,避雨,并且放置用来照明的火把。

不过这些东西都是后一步的事情,按照吴建伟的设计,首先要完成的仅仅是围墙和鹿角,其他东西都可以在以后一步步慢慢来。

内部则是用来堆放砍伐下来的木料的空地,为了减少工程量,仓库、厨房、厕所和营房这些东西都被设计贴着木质围墙来施工,这样,围墙可以作为这些建筑物的一部分,极大地减小了工作量,而部分屋顶则可以充当走道、哨塔和平台,未来甚至可以用来安装用于对付大型恐龙的武器。

如果要评论的话,这个设计其实很像张晓舟曾经在电视里看过的客家围屋,对外除了一道正门外完全封闭,而内部则四通八达,基本功能齐全。只要他们愿意,中间的空地上可以慢慢构建出更多的功能区。

“如果四个生产队全部投入,以我们现有的工具,应该可以在一周以内就把围墙先搭起来,因为它只需要挖沟,吊装,插入,固定,填埋夯实几个步骤,非常简单。鹿角的话,我们之前其实就已经做了不少,现在只需要把它们拆开,吊运到围墙外重新安装和固定,再看情况补充一些。到这一步基本安全就有了保障,可以恢复一部分的伐木和采集工作,其他工作我们可以慢慢来,甚至可以增加更多的设计,并且摸索和总结一些经验。”

吴建伟显然对自己的设计很满意,对着人们侃侃而谈。

“康华这边悬崖的高度是八米左右,而工业区那边甚至只有六米多,只要我们掌握了纯木制结构房屋的建筑方式,完全可以在悬崖边搭建出让人行走的通道,这可以大大减轻升降机的工作量,解放出一批强劳动力。另一方面,丛林营地完工以后,初级产品都可以保存在下面的仓库中,绝大多数工作都可以直接放在下面完成,只需要把成品吊运上来,甚至是直接通过人力搬运上来。一部分人员甚至可以直接居住在那里,对于我们开发丛林来说将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人们都点头表示赞同。

板桥来的这些人的土地以后都会在丛林下面,等到他们的人口自然增长之后,土地面积必然会越来越广,如果每天都必须回到远山,路上往返将会白白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造成极大的浪费。

未来他们必定要走出去,以树屋为居住点和前进营地当然也是一种办法,而且建设起来快捷得多,但从舒适、更多功能和长远的角度来考虑,这样的营地或许才是解决之道。以这样一个个的营地为中心,形成村落和农场,也许将是不错的选择。

“吴工,就这样办吧。”张晓舟说道。“借这个机会培养一批工匠出来,未来很长时间内,我们也许都不可能再建混凝土房屋,木匠会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工人。”

“梁宇,如果按照这个工期,粮食够不够吃?”他转头问道。

“如果一周以后就能逐步恢复生产,那应该没问题。”梁宇低头计算了一下之后答道。“我这边会安排好。”

“好。”张晓舟高兴地点点头。“钱伟,你这边好好的计算和安排一下民兵,配合好吴工这边的施工计划,做好安排。夏末禅,宣传一定要动起来,这个事情的性质已经变了,你明白吗?我们不仅仅是为了防御猛兽,更是为了未来走向这个世界做准备。远山的这些土地终究还是太小,太分散,太贫瘠,我们的未来必定是在外面那个广阔的世界,而这次我们所做的事情,正是我们真正走向丛林的第一步,你明白吗?”

这个宣传基调显然比之前那个要令人振奋,也更能鼓动士气,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夏末禅一边点头一边拼命地在本子上写着,显然已经想到了不少可以用上的句子。

张晓舟满意地点点头,用力地鼓了几下掌。

“各位!让我们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