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木城(下)

老实说,其实六米多的悬崖,乃至八米多的悬崖在以前那个世界都不算什么,开一辆装载机或者是挖掘机过来,也就是几个台班的事情。

但他们现在一没有机械,二没有柴油,三没有那么多人手,悬崖更是确保丛林中的动物无法直接从这里上来最重要的保障,不可能自己动手把这最重要的安全屏障给毁了。

于是他们宁愿用更为原始的升降机来运送人员和物资。

这早就已经让人们感到麻烦,有些年轻人往往不肯等待,都是直接爬梯子上下,但六米多的高度说高不高,说矮不矮,大多数人在辛苦工作了一天之后,还是宁愿坐升降机回去。

虽然用了绞盘和滑轮组,要用的力气已经没有那么大,但每天上上下下几十次甚至是上百次,对于负责这个工作的人来说,同样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于是在把这个设计在宣传栏公布之后,大多数人都表示很感兴趣,甚至有人自告奋勇地站出来,用业余时间画了不少图纸,送到联盟办公室来。

不过其中绝大多数设计其实都明显是想当然了,往往只是嫌弃吴建伟的设计外观太难看,大笔一挥就是高耸如云的塔楼,对最重要的基础、支撑、承重结构和空间利用等内容,根本就没有什么关注。

也许在他们看来,地下挖个深坑,把一根长木头立进去埋上土就是立柱,再往立柱上面搭一根木头就是横梁,然后就可以开始建房子了。

简单的木屋当然可以这么建,不会有什么问题,吴建伟现在准备建的也是这种不需要考虑太多结构方面问题的平房,最多不过两层。但他们这些美轮美奂的设计,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现在的设计、木料加工和施工能力,只能留给未来了。也许当他们在平房或者是两层木楼的施工当中积累的足够的经验后,可以尝试着建造超过三层的木制建筑物,但那些高塔,应该是很久以后才能实现的东西了。

钱伟动员了将近三百民兵参与木城的施工保卫,加上日常用于防卫沐东村的那个连和充当巡查保卫工作的那个连,新建立起来的民兵部队已经动员了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力。好在国土学校在外来派逐渐控制了大局之后,每天也安排一百多人在他们南边的那段高速公路上训练,这让钱伟的压力多少能够减轻一些。

所有的鹿角都被从丛林边上搬运到工地周围,留出了一段足够预警的距离。大量之前砍伐下来的木料被小心地加工成规格统一粗细均匀两头削尖的木材后,又重新吊运到悬崖下面,吴建伟指挥着人们按照他事先用白色石粉在地上标注出来的位置挖出一条深一米的沟渠,然后用简单的起吊工具把这些木材一根根地立起来,插入沟渠,然后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并且用巨大的木槌敲打它们,确保它们安放到位。另外一些人则用刚刚加工出来的长手钻在木料之间打出连接孔,用螺栓和短钢筋把它们连接在一起。

吴建伟不时地安排人在已经立起的木墙两侧安装斜撑,这些粗大的木头沉重得可怕,一旦倒下来,在它附近工作的人肯定是死伤一大片。

张晓舟也加入进来负责其中一个工地的管理,并且在两个工地之间搞起了劳动竞赛,这种东西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不会有多大意义,但对于他们这个世界的人来说,却像是给人们上了发条,让他们为了这个以前根本就只会嗤之以鼻的荣誉努力起来。

在梁宇尽了最大努力的后勤保障之下,两座木城的施工进度都远远超过了吴建伟的预期,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完成了最基本,也是最急迫的外墙的施工。

获胜的是毫无意外是吴建伟指挥的工业区的那个木城,他毕竟搞了多年的现场施工管理,木城的设计也是出自他的手,在现场的统筹安排方面比张晓舟要高出一筹。另外一方面,他那座木城里让人行走的那座回形木梯也比康华这边要矮上整整一层,施工难度和工作量都少了不少。

联盟组织了一次小小的庆祝活动,让人们借此得以休憩和放松一下,也让联盟的所有成员都一起庆祝一下,以此来拉近与新人之间的关系。

许多人并没有参与这次工作的联盟成员们沿着刚刚建好的木梯进入木城,亲自感受了一下别人的成果。虽然有些人觉得太过粗陋,不过想到这只是五天内完成的工作,他们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早有这个楼梯就好了!又省事,又省力,还节约时间!”

张晓舟不止一次地听人这么说道。所有的建筑中,最复杂,也最惹眼的就是分别沿着悬崖的边缘在木城左右两侧制造的回形木梯,它们用搭建脚手架的方式用许多木材搭建而成,中间巧妙地留下了人行的通道。这对吴建伟等长期在工地工作的人来说没什么,但对于很少接触这些东西的人来说却很新奇而且巧妙。

每座木城都建了两座木梯,一座专门向上,一座专门向下,以此来分流和减轻承重,提高通行效率。

他只能心虚地笑笑,吴建伟其实很早就提出过这个建议,但那时候他们却对这样的设计不以为然,一方面是觉得无法保障安全,另一方面是担心丛林中的有害生物有可能会沿着这条楼梯进入远山,并没有采用他的建议。

现在看起来,的确是白白浪费了大量的人工和时间,不过这也是因为木墙的存在消除了他们之前所有的担心。

接下来将是漫长的对于两座木城的扩建和完善工作,计划工期将长达半年,但因为有了木墙的保护,已经不需要投入这么多民兵来保证安全,大量的人手将可以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这对于联盟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未来他们必定还会有更复杂,工期更长,工作量也更大的工程任务,而这样的大会战式的组织和工作方式,显然将是他们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