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成功了!”
欢呼的声音从营地后面的那个棚子那边传了过来,王永军从作为矿区办公室的房间里走出来,看着正在往这边跑来的人们。
“搞了这么久才成功,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他抓着头说道。
“不管怎么说,总归是一个成功。”王哲说道。“就让他们庆祝吧。”
王永军的话酸溜溜的,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搞这个事情的人是来自国土学校的老师而不是城北联盟的成员。对于一贯在各方面都领先国土学校的人们来说,这样的事情的确有点让他们不习惯。
但未来这必定是一个趋势,即使仅仅是从技术储备的角度来说,国土学校所拥有的知识、设备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就不是他们能够比拟的。
“往好处想的话,也许以后我们就能自己做陶器,自己做铁器自己烧水泥了。”王哲说道。
他们其实都一直在关注他们在做什么,而今天成功的,其实只是烧炭的实验。
教科书上对于怎么烧炭只有一句话:把树木截成段,在炭窑中点燃,烧到一定程度,封闭炭窑空气进入,余热继续加热木材干馏,水分和木焦油被熘出,木材碳化成为木炭。
但如何理解,如何实际操作,其实并不简单。
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烧过炭,甚至不知道烧炭的窑应该怎么弄,是竖的还是横的?烟怎么排?料从什么地方进?要多高,多大,一次能够放多少木头,要烧多久,在什么时候封闭空气,封闭空气之后要等多久?
毕竟他们要研究的不仅仅是怎么成功一次,而是要搞清楚怎样才能大批量,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更多的木炭,确定工艺流程并进行推广。教科书上那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需要人们一次次地去实验,去改进,去摸索。
直接烧木头一方面是烟大,熏人,但更主要的是,热值太低,很多事情都做不了,而有了木炭之后,他们就有可能继续往后面推动技术的发展了。
当然,每踏出一步都会需要更多次的尝试和失败,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步步从对于之前那个世界的依赖中走出来,真正具备在这个世界生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