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规划

“我列了一个近期和远期发展的计划,想请大家看一下。”张晓舟说道,同时把一块写了字的白板立了起来。

在水泥的事情过后,他越来越感觉到,有些事情必须要提前做出规划,提前进行布局,因为他们现在对之前那个世界绝大多数的科学成果所拥有的只是理论,甚至只是最终的效果,要想重新把它们复制出来,必定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巨大的努力。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水泥,理论上只需要将石灰石和黏土粉碎后,混合煤炭燃烧到一千度至一千四百度就能获得一种原始的,但却可以满足他们基本需要的水泥。更复杂的,性能和指标更好,但同时也需要添加更多原料,有更多工艺要求的水泥,他们根本就不敢去奢望。

但国土学校并没有专门阐述水泥生产的教材,教科书上只有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告诉了你原理,却没有更多更详细的工艺说明。

三种原料要以什么样的比例混合?矿石对于各种成分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要不要预先处理?要怎么预先处理?燃烧时空气的需求量是多少?怎么通风?立窑的内部结构究竟是什么样的?一千度以上的高温要保持多久?

一旦开始实施,就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决,而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次次地去试验,并且认真地把每一次的步骤和结果记录下来。

某种意义上来说,运气在这里面占了很大的比重,也许他们运气好,一次就找到了最合适的配比和方案,但最大的可能则是,他们必须要投入海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最终面临的却是一次次的失败。

水泥的制造当然不会有这么复杂,不会有这么悲观,张晓舟相信几个月内应该就能看到结果,但有很多东西也是他们未来很有可能需要,又不可能走捷径,必须要提前很久就开始进行研究,开始进行布局的。

之前远山处于分裂状态下时,人们唯一能够考虑的只有生存问题,现在所有人都团结到了一起,他觉得,已经可以开始着手做一些这样的远期规划,最起码,也得让人们对于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有个清晰的认识,明白轻重缓急,做好准备,等待条件成熟后马上开始行动。

他让梁宇抓紧时间对城南的幸存者做一个人力资源调查,希望能够从中间找到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找到一些能够真正帮助人们解决生存难题的专家,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人虽然不是完全没有,但却微乎其微。

张四海的机加工厂倒是新增了不少人手,很多幸存者都来自周围的那些修车厂、汽车4S店,还有一些像钱伟一样来自附近的某个厂,但张晓舟所期望的那种人才却非常缺乏。

远山本身就没有什么重工业、化工工业的基础,开发区内的企业多半是食品加工、木材加工、汽车修理、工艺品加工、印刷和物流业。这些厂并不是完全没有用,但对于这些幸存者却没有根本性的帮助。

也许这个区域中原本的确有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或者是专家存在,但他们却没有能够活到这个可以展现他们价值的时候。

“最重要的当然是农业,包括玉米和番薯的育种,现有各种蔬菜、水果的育种和选种,对现代社会过来的各种植物的保护和育种,还有对现有家禽和物种的培育,对白垩纪原生物种,包括动物和植物的驯化和培育。”

这是张晓舟的专业,里面虽然有些东西他只是稍稍知道一些,但最起码已经比其他人强,他也有信心把这些事情推动下去。

事实上,从城北联盟成立起,他就已经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开始养殖和培育各种虫子,试图从中找到能够规模化养殖作为食物的种类。后来又加入了秀颚龙和褐家鼠的培育,加入了对从国土学校获取的鸡鸭的培育。于此同时,李雨欢也一直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着蔬菜种子的培育。加上国土学校此前建立的用来育种的大棚和鸡鸭舍,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已经走在了所有研究的前面。

但这也的确是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民以食为天,现在严重制约他们发展的最严重的问题也是饥荒,城南的一万多人还必须以难以下口的树皮粉和树叶、蕨根等东西为食,只有解决了粮食的问题,他们才有能力让更多的人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工业生产,去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技术的研究。

另一方面,人们也急需从跟随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物种中寻找可以用作中草药的植物,从白垩纪的原生动植物中甄别出可以用作中草药的植物,然后进行培育种植,以满足医疗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