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到目前为止已经建好了三座木城,数百个哨塔,几十个殖民点,对于如何利用丛林中的树木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设计出了各种各样提高效率的专用工具,可以让熟练的工人以最快的速度锯倒树木,修枝,剥皮,分段,然后加工成各种规格的建材。
但在联盟控制下相对安全的区域做这些事情和在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危险的丛林中做这些事情,心理压力和效率完全不同。
张晓舟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焦躁和不理智,这样的态度对于保护这些宝贵的恐龙蛋毫无帮助,反而很有可能让事情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于是他强迫自己平静下来,开始和龙云鸿一起考虑如何利用周围的环境。
幸运的是,人们不久之后在小溪上游的一个小山包上发现了一大丛荆棘,于是张晓舟带着一队人把它们全部砍下来,带到这两个巢穴这边,用荆棘把巢穴周围全都覆盖了起来。
龙云鸿又安排囚犯们用坚硬的木头制作了十几个鹿角,把周围的空间全都堵了起来,终于让张晓舟一直提着的心稍稍放了下来。
溪流旁的地形并不适合搭建木城,他们最终选择了溪流东侧大概四十米外的一个小山包,把上面的植物全都砍掉,然后开始建造一座联盟最常用的哨塔。张晓舟和龙云鸿的计划是在这座小山包上按照品字形建成三座哨塔,然后用木墙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座三角形的木城,最后再用几层鹿角把它整个围起来,防止恐龙靠近。
这样做的好处是工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完成后都能独立形成防护、仓储和居住的效果,而且每个阶段的工程量都不算大。如果中间出现什么问题导致工程暂停或者是结束,建筑出来的成果也能具备使用功能,不至于浪费。
这样的哨塔在联盟已经是很成熟的东西,该怎么做,人们早已经了然于心。在士兵们几乎是一对一的保护和监督下,囚犯们为了自己的减刑而拼命劳动着,十天后就建成了第一座哨塔,其中一半以上的时间其实是花在伐木、清理场地、建设临时宿营地和加工木材上。在他们来到这个地方的第二十天,三座哨塔基本成型。
张晓舟的心思一大半都放在那些恐龙蛋上,在工程进入正轨之后,他干脆把大部分的工作都交给了龙云鸿,自己则成天呆在巢穴旁边,记录和研究巢穴周围的环境和巢穴里面的情况,温度、湿度、介质,甚至是周围生长的植物的种类,任何他能够想到的细节他都认真地记录下来。温度湿度和介质当然不用说,但这些恐龙把蛋产在这个地方,又不管它们,那周围的环境就必然能够让这些幼龙在孵化出来之后可以存活下来。周围的植物应该是它们喜欢吃,并且能够给它们带来足够营养的种类。
如果他们这一次真的可以获取一些幼龙并且把它们养大,那他这段时间所做的这些工作就将成为联盟成功让它们繁殖的关键,任何一点细节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从覆盖在巢穴上面的那些树叶和枝条腐败的情况来判断,张晓舟认为它们在这里已经很长时间了,甚至有可能是在旱季来临之前。他猜想母龙在经历了漫长的雨季,获取了足够的营养之后,便在附近与雄性交配,然后把它们产在这里。随后便离开。溪流和带有吸水性的沙土或许保证了它们在旱季也有足够的湿度,或者说,它们在孵化过程中本身就需要有一段湿度较低的过程才能正常发育。然后,随着雨季的到来,周围的植物焕然一新,各种各样的嫩芽和新枝生长出来,正好可以让这些幼龙大快朵颐,获取足够的营养快速长大,平安渡过幼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