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喇叭里突然发出几声噪音,随后,欢快的音乐声响了起来。
“现在是远山学园广播电台为您广播!”一个女孩用欢快而又兴奋的语气说道。
随后,一个稚嫩的男声开始用标准普通话慷慨激昂地念起了稿子:“首先是今日要闻……”
“总算是……”严淇习惯性地把手里写到一半的观察日志放下。
中午的广播照例是一个小时,而且除了新闻、宣传稿、歌曲、乐曲演奏、科普文章、小说故事、笑话段子之外,有时甚至还有广告!
高辉真是个没有节操的家伙!
……
电子信息技术小组复原了无线广播的技术之后,宣教部便试图把这个大杀器控制在自己手里,与越来越成为联盟权威喉舌的《远山周刊》抗衡,夺回自己的阵地。
建一个广播电台不但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撑,同时也有着内容、形式等等方面的需求,它的效果更加直观,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但也更容易被人们左耳进右耳出,很难真正从根本上与报刊竞争。
“你们准备怎么搞?”张晓舟面对他们时首先这样问道。
夏末禅等人很快就拿出了一整套的方案,从新闻采集,写稿,审核,再到节目编排,林林总总写一大堆,但张晓舟看了看之后,只问了一句话:“你们准备投入多少人?每天广播多长时间?”
人当然是越多越好,但夏末禅他们也知道,整个联盟已经有将近五百名脱产公务人员(包括行政体系、教育口、科研口、医疗口、治安口、仓储商业口等等),四百六十多名专职士兵(含盐矿守卫,流放区巡查人员和武装部全体),再加上每个选区的行政人员和警长,以联盟当前的税收已经是捉襟见肘,张晓舟他们在增设任何岗位的问题上都要反复审核,尽力精简,为广播电台一次就增设足够的岗位完全不可能。
于是他们小心翼翼地说道:“目前考虑就准备设四个专职的主播兼记者和文案,一个内容编辑,其他岗位都可以由我们宣教部的人来兼任。广播时间暂定是从早上六点钟开始,到晚上九点结束。”
“一天十五个小时?”张晓舟没有说行或者不行,但正好来找张晓舟办事的高辉却在旁边大摇其头。
“平均下来每个人要讲三个多小时的话,中间还要采访,写稿,审核,编排,这些人会被累死的吧?”他当了父亲之后总算是稍稍靠谱了一点,但靠谱得也有限。
“中间可以插播音乐,还可以播一些以前的电视剧,甚至可以请一些联盟的专家来讲讲课,做一些教育和科普方面的内容,实际播音时间肯定没那么长。”
这样的解释却没有让高辉心服,他瞟了一眼方案,又说道:“每天播这么长时间,电池够不够用?设备能不能承受得住?你只报了五个人?可技术维护不要人?你们这些人短期兼职可以,长期兼职搞这些,受得了吗?再说了,大家有没有那么多时间和心思去听你们搞出来的这些内容?如果这几个人搞出来的东西大家不喜欢,那怎么办?”
“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夏末禅在宣教部也工作了好几年了,和高辉打的交道也不少,马上就意识到,这家伙肯定有什么名堂!
“与其你们搞,不如交给我们远山学园来搞!”高辉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