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乖!走!走!对,向前走!”严淇拼命地在甲龙的面前诱导,它显然有些疑惑,但最终还是缓慢地向前迈动了脚步。
宽大的重型铧犁在甲龙的带动下,缓缓地向前移动了起来,人们小心翼翼地尝试着把犁梢向下压去,尖锐的尖端随即沉入湿润的泥土之中,随即,几乎毫无停顿的切开泥土,将它们沿着弧形的曲线向两侧推开。
白垩纪远山城外的泥土可以说是相当肥沃,充满了不知道从多少年前就淤积下来的腐殖土,犁开这样的土地所带来的阻力对于强壮的甲龙来说几乎不存在问题,人们于是让它停下,换成了更加宽大的三铧犁。这一次它的行动开始稍稍困难了起来,但也只是稍稍地表现出了一些不适,便在严淇的鼓励下拖着它往前走了起来。
“真是个好孩子!”严淇不停地给它打着气。
它的行动速度比起人们熟悉的马当然慢得多,但却比牛要明显快一些,一片为了进行试验而暂时拆掉了网架的大约两亩的田地,花费了两个多小时就耕完了,而且耕得很深。其中还花费了不少时间在哄甲龙,给它喂水,浇水降温和吃东西上。
“好是好,就是数量太少了。”梁宇忍不住说道。
联盟现在已经有了将近四万亩田地,主要分布在远山的北面、东面和南面,东面的殖民点和耕地尤其多,几乎占到一半。
随着一季季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土壤的肥力也在降低,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农家肥和堆肥、草木灰肥,并且实行三圃制来轮耕。但即便是这样,新开辟的土地收成也明显要高于最初被开辟出来的那些农田。
人们开始尝试着进行深耕,事实证明,这样做对于提高亩产非常有帮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样每亩地需要投入的人力又太多,在土地耕种之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挖土和翻土,非常累人,与联盟推行的广种薄收减轻劳动量的思路不符。
人们也试过以人力来拉犁,这样做虽然比用锄头一点点翻地要快一些,但同样需要付出不小的劳动力。
人们唯一的希望是机械化,但蒸汽机小型化和高功率的冲突一直都无法解决,蒸汽机运行中补水的高压单向阀的技术难题也无法攻克,蒸汽拖拉机在几年内或许都很难制造得出来。而完全烧酒精的发动机现在也没什么指望,之前那个世界所谓的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所用的其实依然是添加了酒精的汽油,无水乙醇的含量一般只占百分之十,只有少数环保型的车辆能够用到百分之八十五的乙醇和百分之十五的汽油混合的燃料,而且发动机也和他们常见的有很大的不同。
理论上汽车发动机短时间烧纯酒精也可以,只是需要想办法调整喷油量,而且用久了之后发动机和管路会出问题,但问题是,在实验室里少量制取纯酒精倒不是问题,但大量提取纯酒精,他们现在暂时还没有这个能力。
在这个问题上曾经长时间担任汽车4S店管理人员的王牧林比较有发言权,但他同样解决不了这样的技术难题。
今天这条甲龙犁地的效率和深耕效果让人眼前一亮,但仅仅是依靠这三条甲龙,哪怕是二十四小时连轴转,把它们活活累死也不可能耕得完整个联盟的土地。
“要是能有个一千条……”他忍不住说道。
“平时老说我不靠谱,我看你这才是完全不靠谱吧?”高辉忍不住说道。
先别说这么多甲龙从那弄来,要养活它们,所需要的饲料量就不是开玩笑的。现在一条甲龙平均一天能吃掉将近一百二十公斤到一百五十公斤饲料,几乎相当于它们自身体重的五分之一还多。而且可以预见,随着它们的体形越来越大,食量肯定也会越来越夸张。
如果不是这样,张晓舟也不会狠心想要杀掉其中没有配种可能的那两条雄龙,因为它们实在是太能吃了。
虽然它们的粪便也能拿来发酵之后做肥料使用,但这样的食量,真的是足够让人头疼了。
“一个两百人左右的社区养一到两条,这应该是极限。”张晓舟也说道。这样的话,如果是能够保证刚才试验时的效率,足够保证一年把社区开垦出来的土地深耕一次,这应该足够应付农业的需要了。
如果是按照这样的比例,整个联盟目前只需要两百多条甲龙就能满足畜力的需求。这些甲龙在农忙的时候可以用来耕地,而平时则可以考虑用来运输物资。
张晓舟测试过小雪的承重能力,以它现在的体形,配合合适的鞍架并且尽可能平均地把重量分散开之后,可以承担将近四百公斤重的物品而没有明显的不适应。当然,承受这样的重量之后能走多远多久还没有测试过。但如果是想办法把它们身上那些沉重的甲片处理一下,减轻它们的自重,张晓舟认为它们作为驮兽绝对将是非常称职的。
当它逐渐长大,负重能力肯定也会继续提升,等到它完全成熟的时候,驮上个两三吨货物应该也不会有很大的问题。
它们在丛林中行走绝对比人要快速而且安全得多,关键是对于地形的适应能力比他们现在用的手推车和人背的方式强多了,而且不需要投入海量的人手和资源去修路。在杀死了水里的猎食者之后,指挥它们短距离的涉水应该也没什么问题。有它们的遮蔽和预警,队伍遭遇突然袭击的可能性也会小很多。
以这样的方式运输物资当然比不了更先进的机械化的方式,但却是可以预见到的,最容易实现也最不需要投入多少额外资源的方式。
它们的行进速度和养殖它们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物资当然也是问题,但张晓舟认为完全值得,没有理由不尝试。
即便他们在未来某个时候完全攻克了蒸汽机密封和功率上的困难,制造出火车,修建铁路和维护的投入也依然会是个大问题,只能支持少数重要节点的交通运输问题。可以想象,甲龙这样的驮兽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肯定将会一直是重要的运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