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探矿队的褒勉当然不用提,而整个探矿队的重心也马上移到了这个山谷及其附近的区域。
许多矿藏都有伴生的可能,硫铁矿中也经常会伴生铜、金、银等矿藏,当然,如果元素太过于繁杂,以他们现在的技术精炼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对于他们来说,找到一处矿藏都如此困难,如果能够在这里找到需要的金属,尤其是铜,那对于他们的工业发展肯定会好得多。
张晓舟等人也马上就准备动身前往瀑布城。
对于这一天,他们可以说是已经翘首期盼了很久了,硫铁矿、黄铜矿和其他有可能发现的常见矿藏的开发利用也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列入联盟的科技攻关项目,进行了大量纸面上的工作。
虽然迟迟没能找到硫铁矿,但用硫铁矿烧制硫磺,并且联合利用,同时生产硫磺、氮肥、生铁、水泥、亚硫酸,然后利用亚硫酸和硝石,通过塔式法生产硫酸,减少环境污染和对工人健康伤害的工艺流程早已经拿出来,并且反复修改了好几次。
他们甚至已经实地建设了一座简易的炼磺炉和后续的配套设施,摸索了需要烧制的耐火砖、陶罐陶管的大小和尺寸,对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积极地寻找着解决的办法。
但这一切都是在纯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整个工艺流程从原理上来说经过多次集思广益的会议,应该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但理论和现实之间永远都有着巨大的差距,而现在,就是考验他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工作是否有效的时候了。
在张晓舟和联盟少数的专家们出发后,梁宇和夏末禅开始按照之前就已经制定好的预案进行宣传,征募志愿者。
他们设计的整个工业流程都是按照当前的劳动力水平和工业能力而设计的,放在以前,那就连乡镇的三无小厂都不如,但现在,却已经是他们能够采取的最合理的方案。产量当然不可能有多高,可一整套原始工业体系下来,伐木、烧炭、挖掘硫铁矿和黏土矿、运输、烧石灰和石膏、制硝、炼磺、氮肥厂、生铁厂、水泥厂、硫酸厂,甚至以后有可能要建设的铸件厂、化工厂、机械厂、火药厂、枪炮厂,就算每个厂都只是土法上马,要不了多少人,也没有多高的产能,但所需要的人手也不是个小数目。
从节约劳动力和运力的角度出发,再考虑到瀑布城周围丰沛的水力资源,无论是直接建水车使用水力,还是将来建设成规模的水电站使用电力,把绝大多数工厂布置在瀑布城附近都是唯一的选择。
这些人还需要配套的生活、后勤补给,因为距离太远,运输这么多人所需要的粮食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好是能够在瀑布周围开发农田,就近满足需要。